第4章 “智者”查理 13601380(第5/8頁)

第二年,坎特伯雷大主教要求信徒為又一次“騎行劫掠”祝禱,這也是英國應對法國新戰術的唯一辦法。1373年盛夏,岡特的約翰率3000名重裝騎士和8000名弓箭手從加萊出發,踏上最為冒險和大膽的一次征途。他們一路穿越皮卡第、香檳、勃艮第、波旁、奧弗涅和利穆贊,在法國中部開辟出一條可怕的烈焰與破壞之路。他於深冬艱難地穿越奧弗涅群山,因嚴寒和饑餓喪失了大部分兵員和所有的馬匹,最終到達波爾多時只剩下約6000名快要餓死的士兵。這是一次了不起的壯舉,畢竟他率領軍隊在5個月內行軍超過600英裏。但他沒能攻下任何一座城池,也沒能找到任何願與其一戰的敵軍。

到了1373年底,阿基坦公爵領已不復存在。就連吉耶納也消失了:在這一年裏,安茹公爵拿下了加隆河英占區一側的巴紮斯,還有通往波爾多的門戶拉雷奧爾。阿爾布勒特家族原是金雀花王朝的封臣,現在已投向瓦盧瓦王朝,這如同在阿基坦公爵領內部插入了一根楔子,而現在這一公爵領的面積還不如1337年愛德華發動戰爭時那麽大。更糟的是,包括所有英軍要塞在內,布列塔尼的大部分地區都被法國人占領了,布列塔尼公爵已經前往英國避難。在北部,只有加萊和諾曼底的一支守備軍仍然堅守。

到了1374年,雙方都逐漸對戰爭感到厭煩了,尤其是在阿基坦。愛德華三世沉溺酒色,耗盡了精力,變成一個留著長長白胡子的糟老頭。在他統治的最後幾年,真正的權威掌握在岡特的約翰手裏,但他的大臣都很不受民眾歡迎,他似乎也沒能力籌劃一場戰爭——至少不像1340至1350年間那樣,有一個整體的戰略。國庫十分空虛。1369年戰爭重啟之前,法國為約翰二世支付的巨額贖金就已經花光了,英國經濟和王室收入還沒從黑死病的打擊中恢復過來。曾經卓有成效的“騎行劫掠”和其他戰術已經完全失靈。岡特的約翰對那次極不愉快的穿越奧弗涅山區之旅還記憶猶新,只盼望早早同法國議和。另一方面,從這一年起,查理五世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除原有的疾病之外,他還患上了痛風。杜·蓋克蘭也認為拿下吉耶納核心地帶的希望非常渺茫。1374年1月,杜·蓋克蘭和岡特的約翰在佩裏格簽署了在阿基坦全境停戰的協議。1375年6月,雙方再次簽署兩年停戰協議,除阿基坦外還覆蓋了法國全境。教宗格裏高利十一世是利穆贊人,家鄉在戰爭中備受摧殘,他竭盡全力要讓雙方締結一項永久性的和平協議。1375至1377年,一個有些現代化色彩的和平會議在布魯日召開,雙方的樞機主教擔任談判代表,岡特的約翰和勃艮第公爵也參加了會議。在和會上,雙方就領土問題達成妥協,但任何一方都不願意在涉及吉耶納主權的老問題上讓步。盡管如此,在和會結束之日,勃艮第公爵慷慨地為與會各方舉辦了一次宴會。

1377年6月21日,愛德華三世去世,享年65歲,在當時算是相當長壽了。遺憾的是,因為愛麗絲·佩勒斯這個最不受歡迎的國王情婦,英國臣民對愛德華之死並不感到十分悲痛,盡管他從前是一個偉大的國王。查理五世雖稱不上一位遊俠騎士,卻也不乏騎士精神,他宣稱愛德華可與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們齊名,“他的統治風格既高貴又勇敢”。他召集了全法國的領主,在西岱宮的聖禮拜堂為愛德華舉行了追思彌撒。愛德華的繼承者是黑太子剛剛年滿10歲的兒子,波爾多的理查。

英法戰爭於1377年再次爆發,這次形勢完全轉向了另一面。在英國方面,僅有5艘“國王戰艦”仍可服役;而法國人一直在魯昂的大造船廠為海軍建造戰船,1370年間,他們已經擁有至少25艘戰船。盡管英國人能從五港聯盟③ 獲得被稱為“巴林格”(balinger)的有槳駁船,他們還是需要雇用熱那亞人的戰船。法國還有一位名叫讓·德·維埃納的優秀海軍司令,其戰略目標是控制英吉利海峽,阻止英國增援軍抵達吉耶納和布列塔尼,他的指揮大大增強了法國海軍的戰鬥力。愛德華三世去世當月,約50艘戰船搭載著4000名法軍跨過海峽,掃蕩拉伊之後,深入內陸燒掉了劉易斯市,隨後再次啟航燒毀了普利茅斯。8月,法軍回返,燒毀黑斯廷斯,但隨後在南安普敦和普爾市被擊退。與英軍在法國所做的一切相比,這幾次突襲幾乎算不了什麽,但全英國都對此怨憤難當。1380年,法國人還對溫切爾西和格雷夫森德發動了幾次襲擊,但這類“打完就跑”的戰術沒能切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這條運輸線仍由法國加萊到巴約訥一線的濱海要塞所拱衛。

1377年,安茹公爵和法國騎士統帥再次入侵吉耶納。9月,吉耶納總管托馬斯·費爾頓爵士在埃梅戰敗被俘,貝爾熱拉克也陷落了。但吉耶納人拒不歸降,仍忠於金雀花王朝。弗魯瓦薩爾對“加斯科尼人”的評價很能說明問題:“他們一點都不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