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普瓦提埃和黑太子 13501360

給我一身萬世不朽的甲胄吧!我要去征服國王……

——莎士比亞《愛德華三世》

我們穿過圖盧茲,看到許多華美的城鎮和要塞因這片土地的富有和豐饒被付之一炬。

——黑太子於1355年

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即1350至1364年,是腓力六世的兒子約翰二世與愛德華三世的兒子“黑太子”登上歷史舞台的時期。黑太子最終在吉耶納站穩了腳跟。威爾士親王伍德斯托克的愛德華以“黑太子”之名聞名於世(這一稱號得自其甲胄的顏色),是英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英雄。同大多數英雄一樣,他的現實經歷可能與傳奇有一些差異。但毫無疑問的是,黑太子是最符合愛德華三世心意的兒子。1350年,黑太子剛滿20歲,他對戰爭榮耀的渴求絕不亞於其父愛德華三世。但在當時,他必須稍稍收斂一下他對戰爭的狂熱情緒,耐心等待,因為在14世紀50年代早期,英法兩國的沖突大多僅限於談判桌上。

很少有談判者像“好人”約翰那樣無能,他很有可能是史上最愚蠢的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原來是諾曼底公爵,生於1319年。按照中世紀的標準,他登基時已屆中年,個頭很大,相貌英俊,留著濃密的紅胡子。他在騎士比武場上技藝高超,在戰場上既魯莽又英勇,因此獲得了 “好人”的稱號,但這個綽號於他似乎並不恰當。他總是毫無理由地發脾氣,又很容易驚慌。約翰二世最主要的優點是,當他表現較為得體的時候,會因風度翩翩而散發出魅力。

愛德華三世從未放棄自己的野心,但1350至1355年是百年戰爭的低潮期(除布列塔尼之外)。英國國王可能采取了同對手一樣的做法,試圖迫使約翰讓步;愛德華也可能只是在拖延時間,等待英格蘭從黑死病的打擊中恢復元氣。愛德華·佩魯瓦認為:“愛德華三世並非不知道,這位新任法國國王是多麽脆弱和驚慌,他不斷推遲新一輪進攻,好延長法國國王的恐懼,並從中取樂。”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1353年之前,除了簽訂一系列停戰協定之外,兩國之間並沒有什麽建設性的外交舉措。愛德華借教宗調停之機,表示可以放棄法國王位,以“曾為他的祖先所擁有”的吉耶納(因此,愛德華所要求的吉耶納也包括普瓦圖和利穆贊地區)和諾曼底的領土以及佛蘭德斯地區的宗主權作為交換——但是,愛德華暗示,他打算慷慨地放棄諾曼底。事實上,到了第二年,愛德華的要價變高了,又加上了加萊、安茹和曼恩地區。不可思議的是,在1354年4月於吉訥簽訂的一份臨時協約中,約翰二世同意了愛德華的要求。不過,約翰隨後拒絕如約交付這些領土——他有可能也只是為了拖延時間。

與此同時,英國人成功入侵布列塔尼。英軍主要派兵駐守在布列塔尼公爵領西部講布列塔尼語(屬凱爾特語族)的地區,如布雷斯特、坎佩爾萊、瓦訥等港口城市,還有一部分駐守在講法語的東部地區,如普洛埃梅勒。托馬斯·達格沃斯爵士是愛德華派駐布列塔尼的總督,他手下的駐軍將士發起了一次又一次“劫掠”。1352年,托馬斯爵士遭到伏擊,被一名布列塔尼叛徒殺害,他的繼任者沃爾特·本特利爵士的英勇程度絕不亞於他。同一年,沃爾特爵士率弓箭手在莫隆打贏了一場重要戰役。

相對來說,布列塔尼的戰爭的規模比較小,但從編年史的記載來看,這在當時的“戰鬥階級”中鬧出了不小的動靜。在當時看來,“三十勇士之戰”是百年戰爭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佩魯瓦稱之為“一場精彩而血腥的馬上比武”。它清晰地反映出1351年軍官階層的心理和精神狀態。那年,羅貝爾·德·博馬努瓦率領一支法國軍隊襲擊了普洛埃梅勒的英國駐軍。為避免被法軍圍困,英國駐軍統帥理查德·班博魯夫爵士提議,在普洛埃梅勒附近的一片開闊地上舉行一場騎士比武,雙方各派出30名重裝騎士參賽。班博魯夫告訴他的騎士(除英國人外,其中也包括布列塔尼和德意志雇傭兵),要奮力一戰,“讓後世的人們在殿堂中、宮廷裏、廣場上以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傳頌這場戰鬥的故事”。這些參賽者都下馬,用重劍和長戟拼殺,直到4名法國人和2名英國人戰死,所有人都已精疲力盡。雙方不得不停戰休息。其間,受了重傷的博馬努瓦搖搖晃晃地站起身,想要去找些水喝,一個英國人嘲笑他說:“博馬努瓦,喝點你自己的血就不渴了。”決鬥立刻又開始了。英國人肩並肩緊挨在一起戰鬥,看起來好像堅不可摧。最後,一名法國騎士偷偷溜走,騎上戰馬回陣沖鋒,一下子就把對手全砍倒了。法國人趁勢猛撲過去,殺死包括班博魯夫在內的9名英國騎士,其余的人全部扣押為俘虜。羅伯特·諾利斯與其同母異父兄弟休·卡爾維利也在被俘的人當中,之後我們會聽到更多關於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