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瓦盧瓦還是金雀花? 13281340(第3/8頁)

與之相比,中世紀的英格蘭是一片人煙稀少的土地,和現代挪威有些類似,森林和沼澤的面積比耕地更大。英國只是一個貧窮的小國,唯一的財富就是羊毛。倫敦只有3萬居民。不像法國國王,英國國王的日子並不好過。愛德華三世不是他祖父那樣的絕對君主——這樣的統治地位在他父親愛德華二世時期就不復存在了。愛德華三世必須始終小心照顧“議會中領主們”的意願,他們包括約100名男爵、主教和修道院長。弗魯瓦薩爾寫道:“那個國家的所有君主都必須滿足其臣民的願望,向他們的意志低頭。如果他不這樣做,而給國家帶來不幸,他就會被趕下台。”

法國的騎士階層是腓力的最大財富,他們擁有“優良的騎士風度、強壯的肢體和堅毅的內心,殷實而富有”。一個全副武裝的重裝騎士(man-at-arms)③ ,加上他那巨大的戰馬(極其昂貴,通常價值200英鎊,經訓練能夠撕咬、踢打和踩踏),就構成了一個重騎兵單位,相當於中世紀的坦克:一支這樣的部隊在相對狹窄的戰線上發起沖鋒時,具有壓倒性的打擊能力。騎士精神有點像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跟《亞瑟王之死》中的想象是兩碼事!),推崇騎士精神能夠極大地提升士氣,在戰場上令敵人聞風喪膽。在基督教世界,在近300年時間裏,這種重裝騎兵幾乎贏得了所有重要戰役的勝利:他們從異教徒手中短暫地奪取了巴勒斯坦地區,從摩爾人手中再次征服了西班牙。在近100年內,法國擁有一支數量龐大的騎士部隊,對他們來說,戰爭就是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騎士比武、為國王效力,還是做雇傭軍。有一次,法國騎士部隊徹底摧毀了一支英國軍隊。1328年,腓力六世率軍在卡塞爾殲滅了一支佛蘭德斯槍兵部隊。因此,腓力作為一名軍事指揮官,掌握著西歐規模最龐大、裝備最精良、最有戰鬥激情、戰功最為顯赫的騎士部隊,可與巔峰時期的古德裏安和巴頓將軍齊名。在腓力統治初期,他似乎是不可戰勝的。

與之相比,英格蘭的戰爭記錄可不怎麽好。上面已經提到肯特伯爵在加斯科尼的慘敗。更糟糕的是,英格蘭曾多次被蘇格蘭打敗。從1314年班諾克本戰役之後,到1323年兩國簽訂停戰協議之間,蘇格蘭人常常越境南下掃蕩,最遠到達約克郡,造成大範圍破壞。1327年,年輕的愛德華在一場戰役中不幸敗給蘇格蘭人之後,還流下了羞慚的淚水,經他談判簽署的和平協定被稱為“北安普敦恥辱和平”。盡管只是一個貧窮野蠻的小國,蘇格蘭在當時似乎是對抗英國時一個有用的盟友。

但是,蘇格蘭人雖然驍勇善戰,卻更經常被英國人打敗。1333年7月,在貝裏克郡附近的哈裏登山,愛德華率軍摧毀了蘇格蘭軍隊。他不僅第一次品嘗勝利的滋味,還發現了騎士下馬作戰並配合弓箭手這一戰鬥隊形所能發揮的威力——雖然這次戰役中的蘇格蘭人不過是一些槍兵和輕騎兵,還不能和法國強大的重裝騎士相比。愛德華還有計劃地燒毀了蘇格蘭低地地區,使之變成一片荒土——不久之後他的軍隊將在法國使用這一邪惡的策略。參與這場戰鬥的編年史家讓·勒貝爾記錄了英軍勝利的喜悅,他們終於報了班諾克本戰役的一箭之仇。讓·勒貝爾寫道,愛德華回國時受到了英國人喜氣洋洋的歡迎,“全國上下都敬仰他那高貴的言行和偉大的心靈,一群美麗的貴婦和少女圍繞在他身邊,所有人都說他就是亞瑟王再世”。

但愛德華還沒打算與腓力為敵。直到1336年,他都忙著禦駕親征蘇格蘭。多年來,他真心希望同腓力就吉耶納的問題達成一個持久的解決方案。愛德華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阿讓奈邊界地區,鞏固吉耶納空虛的邊防。腓力這邊也不得安寧。1332年,英法兩位國王決定一同參加十字軍,這一計劃獲得教宗熱情的鼓勵,一支艦隊在馬賽口岸緩慢集結。但英法兩國爆發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兩國中央集權和政治制度化不斷增強,舊式封建關系不再適用於法國和吉耶納。肯尼斯·富勒博士是現代百年戰爭研究的權威,他曾寫道:“13世紀和14世紀早期的法國國王或許還不是特別清楚這一行為的後果,但他們開始逐漸將公爵們的領主權削減為單純的土地領主權,將自己的宗主權轉變為主權,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勢不可擋……這對英國國王來說是絕對難以接受的。”

1334年5月,年僅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應腓力六世邀請到法蘭西避難。腓力宣稱,未來他與英國國王的任何談判都必將考慮蘇格蘭國王的利益。愛德華感到腹背受敵,十分憤怒,將法國國王認作自己的勁敵。在一段時期內,教宗本篤十二世尚能讓越來越憤怒的腓力保持平靜。1335年11月,在教宗使者的斡旋下,英格蘭和蘇格蘭達成了一項停戰協定。但到1336年3月,教宗不得不宣布,由於愛德華和腓力之間無法實現真正的和平,十字軍東征只能延期。幾個星期後,原計劃東征的十字軍艦隊離開馬賽,啟程前往諾曼底的港口。這支艦隊沒有絲毫作為。當時,法國的私掠船已經開始在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一帶劫掠,他們的有槳大帆船比英國商人的帆船更快。當年7月,魯昂大主教在一次布道中宣布,腓力將派遣一支6000人的軍隊前往蘇格蘭。9月,英國大會議在諾丁漢召開會議,譴責法國國王背信棄義,並在一群商人的支持下開始征收一項“什一稅”和“十五分之一”稅,為愛德華國王籌集抗擊法國的資金。1337年,威斯敏斯特議會將這些新稅的征稅時間又延長了3年。不過,此時百年戰爭還沒有真正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