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珍珠港與北非戰場(第6/6頁)

盡管各種安排混亂,導致盟軍錯誤不斷,但是英美兩國軍隊已經開始威脅隆美爾的後方。盟軍還有一個好消息,法國軍隊(實際上是摩洛哥軍隊和阿爾及利亞軍隊)再一次加入了戰鬥。隨著他們的部隊在1943年1月攻入突尼斯,隆美爾也在此刻返回部隊,重新指揮德軍。此刻,丘吉爾和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相會,興致十分高昂。2月,由於美軍缺乏戰鬥經驗,導致“沙漠之狐”隆美爾在卡塞林隘口戰役中故伎重演。不過,盟軍已經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並且完全掌握了制空權和制海權。隨後,希特勒做了一件可笑的事情,他把大量德軍投入到了這片毫無希望的戰場。5月份,他調來了25萬德國士兵,其中半數成為了俘虜。希特勒的行動看起來難以理解,但卻產生了其他的效果。因為1943年的進攻季已經過去大半,導致盟軍無法在1943年進攻法國。火炬行動還產生了其他不可估量的影響。火炬行動的目的是幫助埃及的英軍。如果蒙哥馬利根本不打阿拉曼戰役,盟軍的形勢可能會更好,因為隆美爾與西側部隊的聯系已經受到了威脅,所以他不得已必須撤退。而且從莫斯科(甚至華盛頓)的角度看,北非戰役就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是“二戰”的小插曲。斯大林甚至會認為,為了保住英國在中東的利益,英國甚至不惜讓蘇聯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地死去。不過,火炬行動來自於圖蔔魯格的戰局,而圖蔔魯格的戰事又起源於1940年6月墨索裏尼加入“二戰”。此刻,北非戰場聚集了幾十萬士兵和幾百艘戰艦,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39年德軍對波蘭的進攻。接下來,戰火將燒向何方?答案是意大利,盡管美國人不喜歡這個答案。換句話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在陸地上,蘇聯人仍將孤軍奮戰。

蘇聯反擊
1943年2月,弗裏德裏希·保盧斯在斯大林格勒投降。

[184] 1898年成為美國領土。

[185] 山本五十六(Isoroku Yamamoto,1884—1943),日本海軍將領,1939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1943年被美軍截殺,後被追授元帥軍銜。

[186] 即今天的斯裏蘭卡,位於印度東南方。

[187]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1964),美軍將領,1944年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

[188] 成立於1935年,1898年—1935年,菲律賓是美國的未合並領土。

[189] 現已不存在的政治實體。

[190] 卡爾·鄧尼茨(Karl Donitz,1891—1980),納粹德國海軍元帥,擅長指揮潛艇作戰。

[191] 馬克思·霍頓(Max Horton,1883—1951),英國海軍上將,在“二戰”期間顯著地提升了盟軍的反潛作戰能力。

[192] 英國西海岸伸入大西洋的一處長方形海域。

[193] 埃及北部港口城市。

[194] 利比亞東北部港口城市。

[195] 尼爾·裏奇(Neil Ritchie,1897—1983),英軍將領,1941年11月任英軍中東戰區副參謀長,後兼任第八集團軍司令,在北非連續失利後被降職。

[196] 克勞德·奧金萊克(Claude Auchinleck,1884—1981),英國陸軍元帥,曾在“二戰”中擔任英軍中東戰區總司令兼第八集團軍司令,1942年8月卸任。

[197] 一架飛機起飛一次。

[198] 摩洛哥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位於摩洛哥西部,摩洛哥獨立後改稱達爾貝達。

[199] 弗朗索瓦·達朗(Francois Darlan,1881—1942),法軍將領,“二戰”初期任法國海軍總司令,後為維希政權效力。盟軍進攻法屬北非時,達朗下令法軍停止抵抗,隨後遭到暗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