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理解修氏所說的“great war”?(第2/3頁)

其次,海軍和海戰的規模。據希羅多德記載,波斯海軍的主力,一是腓尼基人,一是帝國統治下的希臘人;當時有三列槳戰艦1207艘,其他運輸及輔助艦船3000艘。[14]按親歷海戰的雅典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的說法,[15]波斯人參加薩拉米斯海戰的艦船數,他分別提到207艘快船和其余約1000艘艦船,二者相加,正好是1207艘,與這個數字相吻合。據N. G. L. 哈蒙德的估計,海軍戰艦和其他船只的人員總數為40.8萬。這個數字大致相當於2000余艘三列槳戰艦的人員總數。希臘參戰艦船為378艘。[16]兩者相加,參與交戰的艦船總數應該在2400艘左右。

然而,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海戰分別是公元前415—前413年雅典遠征西西裏以及公元前405年的羊河(Aegospotami)決戰。就前者而言,雅典兩次(134艘、73艘)共出動戰艦200艘左右,[17]而修昔底德告訴我們,雅典戰艦此前多有損失,在敘拉古大港決戰時,雙方海軍傾盡全力,總數也不過200艘戰艦。[18]就後者而言,據色諾芬記載,羊河海戰斯巴達方面的戰艦在200艘左右,雅典方面180艘,參戰艦船總數應該在400艘以內。[19]從波斯戰爭到伯羅奔尼撒戰爭,希臘及東地中海地區的戰艦類型基本未變。因此,戰艦的數量,就是海軍的規模的明證。

再次,從兩次戰爭所涉及的民族和地理範圍來看,伯羅奔尼撒戰爭顯然也要小得多。希羅多德和修昔底德這兩位希臘古典時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分別重點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最重大的兩次歷史事件;兩位史家的個人經歷、撰述風格和歷史觀都有明顯差異。就他們的空間視野而言,希羅多德比修昔底德要開闊得多,前者走遍近東大地,實地考察過埃奧裏斯、伊奧尼亞、腓尼基、巴比倫尼亞、埃及、利比亞、希臘各地以及黑海沿岸很多地方,最後定居西西裏;而修昔底德所記述和考察的範圍主要是希臘本土及愛琴諸島(可能去過西西裏)。修昔底德所記載的歷史事件,主要參與者都是希臘人,即便提及其他民族如波斯人、迦太基人等,也並沒有作為敘述的核心內容。而由於波斯帝國幾乎征服了古代近東所有文明地區,希羅多德所敘述的是以波斯人為中心的世界各國各族,僅波斯遠征軍中就至少有46個民族。希臘人不過是遠征軍中之一支,希臘不過是波斯在征服眾多地方之後,想要進一步征服的一片小小的區域。在波斯人看來,希臘諸邦不過是波斯帝國西部邊陲一些彈丸小邦而已。因此,如果說希羅多德寫的是一部“世界”史,那麽修昔底德所寫的只是一部“地區”史。

最後,再看這兩次戰爭所持續的時間。國際學界通常認為,波斯戰爭開始於公元前500/前499年伊奧尼亞人叛離波斯人開始,到公元前479/前478年普拉提亞和米卡列之戰,延續20年。[20]國內學者則普遍認為波斯戰爭一直到公元前449年所謂“卡裏阿斯和約”的簽訂才正式結束,綿延50年。修昔底德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持續了27年;色諾芬從斯巴達人角度出發,認為有28年半。[21]

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兩場戰爭的整體規模。筆者認為,N. G. L. 哈蒙德對波斯海軍的估計大致合理,對波斯陸軍的估計則明顯偏低。波斯帝國興起於亞細亞大陸,其利益的根本在於陸上,因而其統治者歷來重視保持一支強大的陸軍。因此,哈蒙德認為其陸軍僅相當於其海軍人數的一半,很難令人信服。從波斯進軍的總體戰略而言,其海軍是作為“配角”,配合陸軍向希臘本土推進的。薛西斯出征途中,每到一地,必強征各族丁壯,擴充其軍隊數量。希羅多德對此有很多生動記載。[22]他估計薛西斯大軍中僅來自於歐羅巴地區的就有30萬人。[23]據此可以推斷,波斯陸軍人數絕不至於比海軍還少。哈蒙德估計波斯總兵力為65萬人。[24]筆者認為,薛西斯的總兵力很可能接近百萬人。

以上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波斯戰爭的整體規模要比伯羅奔尼撒戰爭“宏大”得多。讀者不禁要問,難道是修昔底德不了解這些基本史實嗎?肯定不是。那很可能是因為劉博士對相關史料以及“great war”的理解上有問題。

修昔底德是雅典的歷史學家,作為雅典貴族和統治階級上層中一員,在其著作中偏袒雅典的例證並不鮮見。[25]對於自己祖國最終被斯巴達人擊敗,被迫拆毀城墻、交出艦隊的屈辱,無疑也是了然在胸的。當然,他也很清楚,擊敗雅典的,不僅僅是斯巴達人,還有一個重要幫兇,那就是在戰爭後期為斯巴達提供軍費的波斯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波斯的資助成為斯巴達人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最後獲勝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當年波斯進軍希臘的主要目標之一同樣是雅典人。新仇舊恨交織在一起,使得修昔底德自然對波斯人懷有刻骨之恨。而比他更了解波斯人和波斯帝國的希羅多德,恰恰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波斯人的歷史功績。這大概也是修氏對這位前輩學者的不滿和批評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