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鐵幕即將落下”

1

2月14日,艾森豪威爾在他位於比利時宗霍芬的戰術總部會見了蒙哥馬利。對於富有爭議性的指揮問題,艾森豪威爾仍舊非常擔心。他抱怨馬歇爾和美國參謀長們總是指責他過於偏向英國人,而首相(丘吉爾)和英國參謀長們則指責他過於偏向美國人。蒙蒂(1)對於形勢怎麽想?和往常一樣,這位陸軍元帥的觀點非常明確:如果允許辛普森的美國第九集團軍幫助他發動主攻,那麽,在蒙哥馬利看來,當前的安排就是令人滿意的。他在日記中記道:

我對當前的指揮形勢很滿意,這讓艾克(2)感到高興。毫無疑問,他到達宗霍芬時正在為某些事情擔心。在我們的談話中,他也表現了出來。

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擔心什麽。但是,很顯然,當我說我對當前的指揮形勢非常滿意時,他立刻徹底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之後便滿臉喜氣洋洋地開車走了。

他還寫信給布魯克,表達了他的喜悅:“艾克同意我的一切行動。”並且答應在余下的戰鬥裏由他指揮辛普森,“一切都很好。我真的相信我們終於遇上了順風,可以成功返回港口。我們曾經遭遇過一些風暴,但是現在雨過天晴了。”

九天之後,因水壩被德國人破壞而泛濫成災的魯爾河,終於下降到了一定水位,可以開始進行“手榴彈”行動,一次將有三十萬三千二百四十三人參加的超大規模行動。2月23日淩晨兩點四十五分,辛普森的第九集團軍開始了重炮彈幕射擊。四十分鐘後,射擊停止了,第一批戰士——四個步兵師——開始乘突擊艇穿越依舊水流泛濫的魯爾河。起初,他們並沒有遇到多少敵人的反抗,但是洶湧的河水淹沒了許多突擊艇,妨礙了架橋。

在北面,蒙哥馬利完成了一件一周前似乎還不可能完成的事——在混亂狀態中重建秩序。因“手榴彈”行動的推遲而暫時亂了陣腳的“真實”行動恢復了最初的勢頭,此刻正緩慢而穩定地穿過茂密的森林,在洪水淹沒的平原上向前推進。赫洛克斯的第三十軍一路攻破了數座設防的村鎮,在經歷了一場這次大戰中最為激烈的肉搏戰之後,拿下了它的兩個主要目標:克萊韋和戈赫。

戈赫的攻克讓蒙哥馬利松了口氣,因為據信戈赫是齊格菲防線最後一個堅固的堡壘。然而,下一座城市證明了是另一個“戈赫”,還有下一個,再下一個。似乎永無突破之日。十一個德國師擠在魯爾河和萊茵河之間的狹長地帶上,打算死守陣地,戰鬥到底。但是,顯而易見,英國人和加拿大人苦戰而來的勝利使辛普森的道路大為平坦了。夜幕降臨之時,美國人已經在一條廣闊的戰線上安全地過了河,只付出了九十二條生命的代價。翌日,德國的飛機大炮企圖阻止辛普森的工兵施工,但是七座能通過坦克的40型大橋和十二座輕型橋已經在魯爾河上建了起來。

次日早晨,即2月25日,第三十步兵師艱難地通過了漢巴赫森林。現在,辛普森面前除了開闊平坦的科隆平原外,再也沒有其他障礙了。平原上縱橫交錯的柏油公路網正是坦克手的天堂。第二和第五裝甲師的作戰大隊沖過步兵挖下的掩體坑,撲向萊茵河。《時代周刊》記者西德尼·奧爾森看到第二裝甲師的先頭部隊走下一架“派珀”式飛機;他看到大批美國坦克像黑壓壓的甲殼蟲一樣急速穿過綠油油的卷心菜地;隨後,當“雷電”式飛機突然向德國的戰略要點俯沖而下時,不計其數的卡車載著步兵滾滾向前,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掃尾工作。在奧爾森筆下,這是“最為壯觀的戰爭景象之一,是軍事機器在純粹戰鬥行為的至高時刻,完美而一致的運轉”。

2

盡管德國對“真實”行動反應遲鈍,但是,隨著辛普森渡過魯爾河,盟國的目標已完全暴露了。德國西線指揮官,上了年紀的陸軍元帥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終於意識到了,除非自己盡快撤退,否則,盟軍以“真實”行動為砧,以“手榴彈”行動為錘,必將把他的兩支軍隊砸得稀爛。這兩次對其北翼發起的進攻讓他的損失無比慘重,而他感覺,南部令人難以捉摸的喬治·巴頓更具威脅。2月25日,他向希特勒請求新的指示。他聲稱,除非全面撤回萊茵河南岸,否則整個西線便將徹底瓦解。

這一絕望的呼籲無人理睬。於是,倫德施泰特再次請命,要求在魯爾河和默茲河的交匯處適度後退。這一次,柏林予以了草率的否定。隨後,在2月27日,倫德施泰特收到了一封希特勒親自簽署的電報。電報通知他,不準其再存有全面撤回萊茵河南岸的想法。

幾天後的一次會議上,希特勒奚落了一番倫德施泰特執意撤退的要求:“我希望他盡全力長期穩定住齊格菲防線。首先,我們應該打消他撤退的念頭。因為,此時此刻,敵人手裏的整個英國第六集團軍(他是想說英國第二集團軍)和全部美國軍隊都空閑了下來,一定會將它們全部投至這裏。這些人毫無遠見。撤退只會意味著將災難從此處移至彼處。一旦我從這裏撤走,敵人的全部軍隊便都空了出來。他不敢向我保證,敵人一定會留在這裏,而不開赴其他地方。”聽起來,他好像是偷聽了在雅爾塔會議上制訂的計劃。盟軍決定在南部牽制敵人,同時在北部發起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