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全面戰爭,還是有限戰爭(第3/12頁)

1月16日,在大邱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柯林斯和李奇微發表了非同尋常的聲明。柯林斯告訴記者:

“我堅信第8集團軍將東山再起,進行戰鬥。從現在起,我們準備留下來,打下去。”

李奇微接過他的話題說道:“在我的腦海裏,第8集團軍在目前的局勢中,毫無疑義地有能力照顧好自己。”

麥克阿瑟也在東京宣布:“沒有人能把我們趕下海去,本司令打算在朝鮮保持一個軍事陣地,只要聯合國的政治家們做出決定,我們一定要這樣做。”

柯林斯一回到東京就打電報給布萊德雷說:

“我剛從朝鮮返回東京,第8集團軍狀態良好,在李奇微的領導下,每天都有提高。考慮到目前的處境,其士氣是非常令人滿意的,大韓民國的部隊缺乏信心,對中國人有一種本能的懼怕心理,但是仍然可以對付北朝鮮軍隊。沒有不滿意或精神崩潰的跡象,雖然這也可能在遭受嚴重挫折時迅速改變。

“除非出現意外的變化,李奇微自信他在不得不開始撤退之前,可以爭取到兩至三個月的時間。在部隊退至過去的橋頭堡之前,他不想撤離朝鮮。

“沒有發現中國人向漢江以南做任何移動,在我軍進行反擊時,他們通常已經逃逸。他們供應困難。許多士兵情緒低落……總之,第8集團軍現在已進入陣地,準備給任何規模的進攻予以嚴厲的懲罰。”

1月17日,布萊德雷收到柯林斯的電報,他立即將這封電報交給馬歇爾。布萊德雷後來回憶說:“當這個消息傳到政府高層的那天,幾乎能聽見一片松了一口氣令人寬慰的聲音。”

杜魯門得到這一消息後,感到十分放心。就在同一天,杜魯門從聯合國得到了中國政府就聯合國通過的五步方案的答復。

總理兼外長的周恩來指出:“先停戰後談判的原則,只便利於美國維持侵略和擴張侵略,絕不能導致真正的和平,因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不能予以同意。”周恩來同時向聯合國建議:

甲:在同意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及朝鮮內政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的基礎上舉行有關各國的談判,以迅速結束朝鮮戰爭;

乙:談判的內容,必須包括美國武裝力量從台灣及台灣海峽撤退和遠東有關問題;

丙:舉行談判的國家應包括中國、蘇聯、英國、美國、法國、印度和埃及七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即從舉行七國會議起予以確定;

丁:七國會議的地點,應選在中國。

周恩來外長指出:“上述提議,如獲得聯合國及其有關國家的同意,我們認為及早舉行談判,對於結束朝鮮戰爭及和平解決亞洲問題是有益的。”

朝鮮戰場形勢的變化使杜魯門不再畏首畏尾了。在他的授意下,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對中國政府的答復大肆歪曲,誣蔑是“完全拒絕”。

2月1日,美國又操縱聯合國通過了誣蔑中國為“侵略者”的美國提案。艾奇遜後來也承認:“我們的盟國……有點勉強地於2月1日和我們一起通過了對中國侵略的譴責。”

2月2日,周恩來發表聲明,嚴厲駁斥美國對中國的誣蔑。周恩來指出:

美國這一提案完全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明明是美國政府制造朝鮮事件,幹涉和侵略朝鮮,幹涉和侵略中國的台灣,而美國提案卻反說中國共產黨幹涉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侵略朝鮮。明明是全世界愛好和平民主的人民主張制裁美國侵略,要求美軍撤退出朝鮮和台灣,而美國提案卻反而要求對中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行動采取措施,反而要求中國人民志願部隊自朝鮮撤退。明明是美國政府無數次地拒絕中國和蘇聯關於和平調處朝鮮問題的各項建議,最後甚至拒絕了十二國關於召開七國會議的提案,而美國提案卻反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沒有接受聯合國關於停止朝鮮戰爭以求得和平解決的各項建議。……明明是美國侵略部隊要繼續侵占朝鮮,侵占台灣,繼續大規模地進攻和屠殺,而美國提案卻反說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在繼續侵犯朝鮮,故號召其幫兇國家給它以一切援助而不給中國以什麽“任何援助”。

周恩來最後指出,聯合國大會通過這一提案,“顯然是非法的,誹謗的,無效的,中國人民堅決表示反對”。

在朝鮮戰場,“聯合國軍”每天以多路小股的形式,用汽車搭乘步兵並配合少量坦克,在寬大正面上進行武力搜索。一周之內,“聯合國軍”的小分隊即多次進出烏山裏、金良場裏和利川。之後,又把這種活動擴大到原州、寧越一帶。

經過不斷偵察與試探,以及以往同中國軍隊作戰的經驗,李奇微發現中國軍隊越過三八線後,由於運輸線延長,補給更加困難的弱點,決定采取“磁性戰術”,即倚仗美軍現代化裝備機動快、火力強的優勢,始終同中國軍隊保持接觸,以進行消耗戰的辦法來制約中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