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全面戰爭,還是有限戰爭(第2/12頁)

杜魯門在信中道明了美國在朝鮮抵抗侵略所要達到的目的:要使自由世界的力量動員起來,以應付蘇聯在世界範圍內所發出的威脅;打擊共產黨中國已被誇大至危險地步的政治和軍事威望,這種威望現在大有破壞非共產黨的亞洲的抵抗,並且鞏固共產主義對中國本身的威脅。杜魯門還指出:

“我們目前的行動方針應該是團結聯合國組織的一部分,而且在蘇聯向我們發動進攻時,它們也是我們迫切需要依賴的盟國。此外,在我國的力量尚未建立以前,只要涉及擴大戰區的問題,我們的行動一定得十分謹慎。除非軍事上迫於無奈,我們是不會離開朝鮮的。”

1月13日,聯合國大會政治委員會通過了“朝鮮停火三人委員會”提出的有關解決朝鮮戰事的五步方案,其主要內容為:(一)在朝鮮立即安排停火;(二)一旦停火實現,則加以利用,以便考慮恢復和平所應采取的進一步步驟;(三)一切非朝鮮的軍隊將分適當階段撤出朝鮮,並以各種措施實現聯合國建立統一“政府”的決議;(四)在完成第三條的步驟之前,依據聯合國原則訂立適當的臨時措施,管理朝鮮和維護朝鮮和平與安全;(五)由美國、英國、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國代表討論遠東問題的解決,其中包括台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代表權問題。

聯合國通過的五步方案是美國精心安排的,美國的目的:一方面是借此繼續玩弄先停火後談判的陰謀,為美國軍隊爭取喘息的時間。另一方面,中國一旦拒絕這個方案,美國就譴責中國為“侵略者”。

在朝鮮戰場上,李奇微為了貫徹美國政府確定的政策,積極調整部署,並利用各種手段對志願軍前沿陣地進行偵察。

1月上旬的一天,一架AH-6高級教練機,在朝鮮中部低空飛行。

飛機時而掠樹飛行,時而在山谷中盤旋。乘坐這架飛機的李奇微和空軍第5航空隊司令官厄爾·帕特裏奇正在搜尋中國軍隊的足跡。

李奇微把眼睛瞪得發酸,還是幾乎連個人影都沒發現。沒有營火的煙霧,沒有車輪的痕跡,甚至沒有被踐踏過的雪地能表明大量部隊的存在。中國軍隊到哪裏去了?難道藏得如此嚴實嗎?李奇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為了盡快查明中國軍隊的情況,1月15日,李奇微發動了一次有限的協同反攻,作戰計劃的代號是“狼狗行動”。

這天拂曉,美軍第1軍第25師第27團團長馬凱萊斯指揮7個步兵營和約150輛坦克,在3個重炮營的協同下,沿公路北上烏山。

就在李奇微發動“狼狗行動”的當天,柯林斯和範登堡到達東京,與麥克阿瑟會晤。

柯林斯和範登堡交給麥克阿瑟一份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文件。參謀長聯席會議假設如果朝鮮出現了比現在更為嚴重的形勢,建議麥克阿瑟可采取如下行動。

(1)如果第8集團軍能在朝鮮進行卓有成效的防禦,可考慮將兩個經過部分訓練的國民師派往日本。

(2)加強日本的防衛部隊。

(3)繼續加強對赤色中國的經濟封鎖。

(4)現在就著手準備對赤色中國進行海上封鎖。無論我們是否被趕出朝鮮,根據當時出現的情況,立即進行封鎖。

(5)解除對東北地區和中國沿海地區進行空中戰鬥的限制。

(6)解除對蔣軍的限制,向他們提供後勤支援。

(7)派一個軍事團去台灣,增加軍援。

(8)向在中國的有作戰能力的國民黨遊擊隊提供一切切實和秘密援助。

(9)一旦中共對我們在朝鮮以外(沖繩、日本等地)的部隊發動進攻,就對共產黨中國的目標實施毀滅性的海空打擊。

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文件令麥克阿瑟興奮不已,他感到當局已經回心轉意,並且接受了他的觀點。他又找出杜魯門寫給他的信,大聲宣讀,然後激動地說:

“先生們,這封信終於解決了我們是否撤出朝鮮的問題。不會有什麽撤軍了。我理解這封信的含義,是要我們永久留在朝鮮。”

告別麥克阿瑟後,柯林斯和範登堡又飛往朝鮮。範登堡視察了空軍部隊和軍事設施。柯林斯在李奇微的陪同下驅車前往前線。

這時,馬凱萊斯正率領美軍向北推進,沿途看不到中國軍隊的影子,只在水原以南受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他用無線電話向李奇微報告偵察的結果:

“中國部隊的警戒線,大致在水原—利川一線,目前還不是繼續南下的態勢。”

李奇微得到這一消息,興奮地對柯林斯說:“中共軍隊的攻勢真好像鼓起的氣球,看準只能鼓起一周左右時間的地方,用大頭針刺破一點,就會立刻癟了。”

柯林斯在視察中同前線的軍、師指揮官以及許多下級進行了會談。他不時地誇獎李奇微:“將軍,在你的感染下,你的部下的精神狀況正在發生變化,已經振作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