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基礎與原理遠程作戰與海上遠征(第6/10頁)

只要陸軍還在海上,護航艦隊就該以護衛部隊為中心而部署,這屬於戰術範疇,其所依據的法則同陸軍部隊在行軍中防備與敵遭遇所遵循的法則是一致的。當到達目的地並獲得勝利時,陸軍部隊便能負責自己的安全,艦隊的戰術部署隨之解除,之後其任務便是保障陸軍的交通聯系、控制海洋、部署艦隊確保目的達成的戰略問題。

以上是我就一般性原理對當前主題進行的論述或實例。現在我將詳細地列舉兩個遠征史實加以討論。它們相隔兩千年,但其所提供的經驗有力地證明了重大的普遍性戰略原理具有永久性特點。

羅馬同迦太基大戰(史稱布匿戰爭)之前的兩個世紀,雅典擁有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大的海權。其海上實力延伸至愛琴海諸島,並以達達尼爾海峽兩岸和現在土耳其的歐洲部分大陸為基地,雅典的貿易推進到黑海和克裏米亞。將近二十年,雅典曾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諸聯邦進行戰爭。雖然雅典缺少既有力又安全的島國位置(像英國),眼見阿提卡城下的小片領土被敵人陸軍毀壞殆盡,但依靠其龐大的海軍和商業財富,即海權,一直傲然固守。雅典憑借海權在敵人海岸上控制了兩個前進哨所:一個是納瓦裏諾灣,1827年愛德華·科德林頓爵士在這裏統率英、法、俄聯合艦隊摧毀了土耳其海軍;一個位於科林斯灣入口的納夫帕克托斯。它們都是很有價值的戰略據點,既可用於入侵敵國領土,又可用來切斷來自西西裏島的谷物貿易。此外,雅典同克基拉島(即今科孚島)結成聯盟。該島對控制者極具價值,從希臘通往西西裏島的航線就是沿岸航行至克基拉島,然後航行至艾厄皮吉恩角(即今聖瑪麗亞-迪萊烏卡角),由此沿意大利海岸前進。這裏被選為運輸船的集合點。

這就是大約公元前413年雅典政府攻擊敘拉古作為攻取西西裏島前奏時的形勢。雅典采取這一步的軍事動機為,謀求海上的勢力範圍。我只會附帶提及這些動機,因為我關心的只是軍事,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次遠征,而非整個戰爭。

為什麽要攻擊西西裏島?首先是因為島上的希臘城邦大部分都對雅典懷有敵意,雅典擔心這些城邦會加入當時正在進行的戰爭。如果聯合形成,雅典賴以維持安全的制海權就會遭到嚴重損害。這很像1897年英國政府得知拿破侖同沙皇打算合作,迫使丹麥海軍加入法俄聯盟,立即在哥本哈根俘獲丹麥艦隊。第二個原因是,西西裏島供給敵人小麥。雅典有足夠的勢力和理由實現奪取目的,並控制其主要港口,而雅典統帥對海上困難不可避免地缺乏經驗。但我仍然相信,雅典的海上實力足能勝任該任務。

這就是雅典總體的軍事策略,現在我們來研究下這次遠征戰場的種種條件。

在希臘諸邦中雅典距離西西裏島最遠。伯羅奔尼撒半島恰在西西裏和雅典之間。雅典擁有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外海的基西拉島和位於其西面的克基拉島,同時它還控制了愛奧尼亞海的其他島嶼,以及納夫帕克托斯和皮洛斯。雅典艦隊經常經過的意大利南岸到墨西拿海峽,每個城邦對雅典都不太友好,該線的兩端的塔蘭托和洛克裏,更是對雅典懷有敵意。西西裏東岸還有三個友好城邦。

敘拉古是雅典不二之選。它是來自西方的敵人對雅典形成的威脅的前沿和中心,更是其基地和支柱。如果雅典的海上實力的確非常強大,進攻敘拉古則是非常正確的。具體行動時,遠征軍必須在能掩蔽敵人艦隊的敵方戰略點附近通過,但雅典當局估計,這些戰略據點如果不妨礙雅典遠征軍作戰,就不用發起攻擊。這是對的,它們雖然懷疑雅典,供應了淡水、允許拋錨,但拒絕援助雅典,也沒有一個沿海城邦直接反對這支遠征軍。遠離基地的雅典人擁有一支在援助到達之前就能打敗敘拉古的兵力,他們依靠制海權就能嚇倒靠近其交通線的敵對城邦。這些敵對城邦,除了塔蘭托之外,最後也都允許雅典人從它們的市場上獲得補給,並成為雅典人的新的供應和資源基地。

對於敘拉古所面臨的威脅,赫摩克拉底認為,敘拉古艦隊雖然居於劣勢,但是數量卻相當可觀,其所處的戰略條件對戰艦和運輸船所組成的遠征軍造成了許多無法擺脫的麻煩。赫摩克拉底建議主動利用塔蘭托,在那裏派遣一支艦隊威脅敵人的交通,阻止其前進,如果它繼續前進,則等待時機成熟之時直接攻擊遠征軍。赫摩克拉底在公眾集會上表達了此看法,其演說詞如下:

依我看,有一點比所有其他各點更要緊,你們可能不會贊同,但是我還是要提出來。如果所有西西裏島民或者至少是敘拉古人,同支援我們的人,立即派準備好的艦船開赴海上,攜帶足夠兩個月的食糧,我們就能在塔蘭托或艾厄皮吉恩角迎擊雅典人,如果他們進入西西裏島之前,打算通過愛奧尼亞海這條通道,我們將會回以極其恐怖的措施來阻止他們。我們還要迷惑他們,認為我們會從其友好港口沖出去保衛我們的外圍,因為塔蘭托會欣然接受我們。敵人的艦隊和笨重運輸船經過漫長的航程,必然難以保持正規隊形。他們只能緩慢地前進,而我們則有無數機會攻擊他們。待他們耗盡力氣,我們就向他們發起進攻。或者,當情況不利時,我們總能退入塔蘭托港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