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理論準備(第4/6頁)

因此,實話實說,我們的海上艦隊是不會取得好的戰果的,就像我們在世界大戰中的遭遇一樣。基於這些原因,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放棄海上艦隊,把這些資源用於其他地方。沒有了艦隊,我們也不用擔心它會被擊敗,或是時刻考慮怎樣去隱藏它。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想象,敵人的海上艦隊失去了它的意義,因為它只能空對一片無際的海域,卻找不到可作戰的對手。

我們要考慮的是,首先不讓敵人的艦隊偷襲我們的海岸線,其次是阻止敵人的交通,這兩件事可由我們的海上潛艇部隊來完成。只要是講到海上戰爭,我們應該往這個方向去考慮。

既然沒有辦法保衛我們的海上交通,我們不得不去尋找不用依靠這種交通也能進行戰爭的合適方法。在這一點上,我們要想辦法與中立的國家進行交易,只要不像上次戰爭一樣遭受所有國家的包圍。但我們的思想必須是朝最壞的方向做準備,政府應有切實的方案來應對這種極端的狀況。世界大戰的經驗表明,這是很容易解決的小問題,戰爭時間越短,越容易解決。

2.在地面上,我發現,我們會面對那些恐怖的陸軍。就算是在理想狀態下,敵人的全面防禦,也會造成很大的抵抗力,我們將會耗費大量財物才能擊敗敵人。因為我們無法封鎖敵人的水面,敵人卻可以源源不斷地從中立國進行補給,物資仍然可以投送到前線去,從時間和空間拖延戰爭。按照習慣上的看法,在地面一決雌雄,可就算擊潰敵人頑強的抵抗能力,就算是在理想狀態下,也要經過漫長的死鬥,浪費大量的財物和精力,更糟糕的結果是由於我們得不到水面補給而處於劣勢地位。最好的結局是:跟一戰一樣,哪怕我們戰勝了,自己也累得筋疲力盡。

請記住一個更要命的問題:在優勢數量的敵人面前,很可能我們根本沒辦法投送更多的兵力。根據經驗,要打破相持狀態,就要優勢的兵力和武器,因此,防禦是簡單的,而進攻則是非常困難的。

地面戰爭的表現形式跟一戰很相似,因為陸軍單位的兵器、裝備、建制、體制都基本相同。擅長防守的人可以從防禦體系上得到很多好處,把敵人拖進相持階段。

在軍事學上,普遍認為這種相持階段是一種學術倒退,但事實上這只是一種特殊技術所產生的特殊狀態,我們必須適應它。現在,國外有一種回到運動戰的趨勢,但是很顯然,這是一種肯定會失敗的趨勢。因為這種相持狀態的深層原因,決定了沒有什麽辦法可以避免。很多國家的國境線長度也決定了無法展開數量巨大的現代化部隊,而且大量速射武器的出現,也使得防禦方更加有利。跟戰鬥人員的主觀意願相反,下一次戰爭肯定還是一戰中的那種相持階段,當然,這違背了戰鬥人員的主觀意願。但是我能肯定,在地面戰爭中,少數人完全可以防禦多數人的進攻,所以,在地面戰決勝,我們會處於不利地位。

3.在空中,你會發現,相對於水面和地面,我們的處境相對更好一點。至少在空中,我們跟敵人處在同一水平上,這跟工業技術發展的關系不大。這就是我們選擇決戰的戰場,這跟敵人的意願相反。利用空軍,我們不但可以阻擋敵軍陸軍,而且可以在不依靠海上貿易的情況下取得空戰的勝利。為了處於優勢地位,我們必須將絕大部分力量投入到空中去。

通過限制陸軍和海軍的行動,使其嚴格地限制在空軍任務需要的範圍內,我們就能自然地增強空軍,並相應地減少陸軍和海軍。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決定性勝利,我們就必須對敵人領土最核心和最脆弱的地方采取最猛烈殘酷的攻擊,而空軍的目標則是盡快地摧毀敵人居民的戰鬥意志。

經過激烈的爭論之後,報告中總參謀部在備忘錄中提出的觀點,已經被德國政府接受。不過,已有國際公約法令來禁止航空化學兵器的使用,這種對非武裝的居民采用的殘忍武器已經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譴責。如此,羅伊斯將軍的設想,即戰爭組織應完全地對非武裝人員無限制地使用航空化學兵器的想法,看來是會受到全社會的反對的,在政治上也是不明智的。羅伊斯終究還是勝利了,這是由於下述原因:

1.所有大國都在積極準備航空化學兵器,並莊嚴承諾自己絕不首先使用,除非敵人先使用,這就清晰表明沒有一個國家相信別的國家會遵守這條禁止使用航空化學兵器的條約。這種不信任是普遍的、自然的和合乎邏輯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相信敵人會放棄某種已經被證明了很有效的武器。所有國家都在準備航空化學兵器,到了戰時,它們就可以及時發動航空化學戰爭。當各國傾盡所有投入這場戰爭,沒有什麽武器是不能使用的。只要相信某種做法是對自己有利的,那麽該國會毫不猶豫地違背任何公約,因為人們不願放棄任何取勝的機會。而另一方也會用同樣的手段報復,航空化學戰爭就會殘酷地繼續下去。不管你希望這種禁令有效還是無效,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要做好面臨航空化學戰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