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1”之後的戰爭(第6/10頁)

昆都士有超過3500名塔利班人員投降,他們大部分被關進馬紮裏沙裏夫的監獄。此時北方聯盟已經攻下了馬紮裏沙裏夫、梅曼那、薩雷普、希比爾甘、赫拉特、艾娜克、昆都士6個阿富汗北方城市和另外50座城鎮。在這個過程中,“刺刀”特遣隊和其他美軍特種部隊無一傷亡。意想不到的事卻發生了。被關押在馬紮裏沙裏夫恰拉江監獄的600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成員突然暴動,負責審訊戰俘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麥克·斯潘落入敵手,慘遭殺害。此時美軍主力部隊已經踏上了阿富汗的土地,來自第87步兵師和第10山地師的美軍參與了處理事態,與奪取了武器的暴動戰俘激烈交火。在長達5天的持續交戰中,5名美軍和英軍士兵受重傷,最終勉強將暴動鎮壓下去。戰鬥結束時,藏匿在監獄中的600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成員有500人被打死,其余人員投降。

早在11月12日,北方聯盟的兵鋒已經逼近首都喀布爾的外圍陣地。北方聯盟曾在已經廢棄的前蘇軍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同塔利班對抗了五年之久,塔利班始終不能跨越巴格拉姆。現在,美軍特種部隊在廢棄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航空信號塔旁邊建立了一個觀測點,從這個位置向空中的戰機指示目標,以低空支援打擊掩體中的塔利班。從2001年10月21日到11月14日,美軍飛機對掩體中的塔利班發動了長達25天的連續攻擊。持續的空襲削弱了塔利班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癱瘓了他們的支援部門。北方聯盟趁塔利班處於混亂時,對喀布爾發動了快速攻擊。

由於塔利班在美軍空襲中損失嚴重,所以在北方聯盟於11月13日發動攻擊當天,塔利班的力量就潰散了。這天早晨,北方聯盟的部隊進入喀布爾,塔利班幾乎是不戰而退,撤往南部重鎮坎大哈。

喀布爾經歷了20年的戰爭,土地經過反復的炮擊與轟炸,仿佛已經被撕裂,到處是裂痕和彈坑。此時的喀布爾已經有“戰爭悲劇博物館”之稱,這座城市三分之二的建築已在歷次戰火中倒塌,仍然能住人的房子也是彈痕累累。隨著北方聯盟進城,城區也漸漸熱鬧起來,各國記者、人道主義救援人員和外交人員雲集喀布爾,給這裏重新帶來了生機。清晨,大批的阿富汗人聚集到喀布爾各個酒店門口,向外國記者提供翻譯、駕駛、警衛服務。北方聯盟也開始了在喀布爾市內的反攻倒算,至少數百名被俘的外籍塔利班和基地組織成員遭到公開處決,暴屍街頭。

俄羅斯人也動手了。中亞和高加索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一直是蘇聯時代民族問題的根源。鏟除拉登及其恐怖主義溫床,既符合俄羅斯的當前利益,又符合長遠利益。所以如前文所言,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國家一直積極支持北方聯盟對抗塔利班。1995年塔利班崛起時,俄羅斯曾大力支持拉巴尼政府與塔利班作戰。俄羅斯每天派出運輸機飛抵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為被圍困的拉巴尼政府運送武器彈藥、燃料以及在莫斯科印制的阿富汗貨幣——阿富汗尼。俄羅斯還在阿富汗與中亞國家的分界河阿姆河上修建橋梁,從陸地直接向阿富汗運送軍火,並派出技術人員幫助拉巴尼政府維護導彈系統。甚至有時沒有標記的俄羅斯轟炸機會幫助北方聯盟轟擊塔利班的軍事目標。在美國發動“持久自由”行動後,俄羅斯立即向北方聯盟(主要是杜斯塔姆的部隊)提供了T-62坦克、“矢車菊”82毫米自動迫擊炮、BMP步兵戰鬥車、ZSU-23自動高炮、D系列加農炮、米-24武裝直升機等裝備,外加5000萬美元現金。

當CNN、BBC的電視新聞畫面顯示,幾十輛保養完好的俄制BMP步兵戰車、加裝附加裝甲的T-62改良型坦克加入了北方聯盟的隊伍時,西方電視觀眾大為震驚。與塔利班戰鬥的前線一次出現將近50輛北方聯盟的坦克,它們都處於良好的維修狀況。在重武器的壓制下,缺乏補給、遭到四面孤立的塔利班只能以輕型武器實施抵抗。外界普遍判斷,塔利班的失敗已經指日可待,俄羅斯提供的全面軍事援助成了美軍的空中支援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有媒體評論說:當年美軍原子彈沒有讓日本即刻放棄抵抗,蘇軍出兵中國東北之後,日本趕緊宣布投降;眼下的阿富汗,也有幾分這樣的味道。

坎大哈是下一個攻擊目標,也將是最難以攻克的目標。11月24日,當美軍得到奧馬爾和拉登仍在城內的情報後,立即向坎大哈市郊投放第101空中突擊師和第82空降師,以加強前進突擊兵力。美軍同時於11月25日由海軍陸戰隊第15和26遠征旅派出1500名陸戰隊員,投放到坎大哈西南約140公裏處的比比特拉臨時機場,建立前方基地。邁克·德龍中將回憶:“我們派遣了一批人數不多的特種部隊進行了一次秘密的軍事行動,用飛機把他們運到坎大哈南部60英裏外的、沙漠中的一個預定地點。他們在那裏建設了一條沙子跑道。後來我們需要不斷地對這條跑道進行修整,直到該跑道使我們終於可以用飛機將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士兵運送到我們建成的代號‘犀牛’的軍事基地。到11月底,我們已經用C-130和C-17運輸機(從阿曼起飛)以及H-53運輸機(從我們的航空母艦上起飛)運送了上千名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