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最後的獨立(第3/5頁)

我現在向你們全體——朕的忠誠的臣民們宣布,那個奸險詭詐的英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耍弄著惡魔般的陰謀詭計,把許多可恥的壓迫強加到我們頭上。

我要求我的虔誠而勇敢的王家軍隊努力奮鬥,竭盡你們最大的力量,我同時要求我的忠實的臣民不惜他們的生命和財產,踏著真主的道路獻身於“聖戰”!

下面的阿富汗人隨即熱烈地呼喊道:“雅·馬爾格·雅·雅思提克拉爾!”[1]

英國與阿富汗之間的第三次戰爭就此爆發。當時印度河以北可以投入作戰的英印軍隊,總數多達34萬人,裝備包括飛機。一方面大批久經第一次世界大戰鍛煉的英軍仍在海外服役,另一方面駐印英軍也飽經各種問題的困擾。英國的官方記錄稱:“英籍人員已開始退役,在無人接替的情況下大批返回英國去了。各技術部門缺乏熟練工人和機械師的情況特別顯著。整個印度部隊暫時缺乏效力了……而且自從1914年8月以來,大批印度籍官兵第一次被批準休假。”過去只能從英國本土獲得的飛機零部件、鐵路機車和軍需品早已消耗殆盡,因缺乏運輸船只而無法得到迅速補充。運輸畜力,特別是騾子的來源完全中斷,甚至在野戰部隊也不得不使用非常蹩腳的小馬。由於疾病的原因,駱駝也很缺乏。不過,英國人在印度西北邊境修建了完備的公路,軍糧儲備也很充足。

英軍情況不佳,阿富汗人則更加弱小。阿富汗軍隊總數不過6萬人,裝備無非陳舊的步槍、火炮和刺刀。這場戰爭乃是一場勇氣與意志的較量。5月3日,阿富汗軍隊總司令賽裏·穆罕默德率先下令進攻,僅進入英屬印度領土不遠。英軍緊急派援軍乘坐卡車趕來,阿富汗軍隊被迫撤回。5月9日,英軍開始反攻,進入阿富汗境內。5月11日,英軍攻占巴格,阿富汗軍隊遭遇重大傷亡,英國皇家空軍以飛機轟炸掃射潰散的阿富汗軍隊而獲得勝利。第二天,英軍轟炸達卡要塞,迫使阿富汗軍隊撤往賈拉拉巴德,英軍隨即占領達卡。面對英軍的反攻,阿富汗軍隊分三路在開伯爾、瓦濟裏斯坦和坎大哈三個方向抗擊英軍。鑒於此前兩次戰爭的教訓,英軍這次沒有深入阿富汗境內,戰事主要在邊境地區進行。

東線方向,納迪爾召集了一支由3.5萬人組成的部落武裝,於5月14日兵分三路向英軍發動攻勢。5月24日,納迪爾的弟弟瓦裏汗率軍攻占了英軍在瓦濟裏斯坦的兩個據點,26日又占領了英軍在該地的司令部所在地托奇;納迪爾的另一個弟弟馬赫邁德先後占領了卡爾佩和瓦納;納迪爾親率第三路大軍,沿著一條不適於野戰炮通過但馱著大炮的大象和騾子可以通行的道路,於5月26日到達塔爾城下。

按照英國人的描述,塔爾要塞的工事只是為防備僅持有步槍的阿富汗部族武裝而建,如今臨時加固,分設內外兩道防線,由4個印度步兵營、2門山炮和2門3英寸口徑戰壕榴彈炮防守,從該要塞東北300碼的一口井中取得飲水供應。阿富汗軍隊占據優勢,有3000名步兵,2門3.8英寸口徑的克虜伯野戰榴彈炮和7門小口徑的克虜伯馬馱炮,另外還有大批趕來為納迪爾助戰的部族武裝。戰鬥開始後,阿富汗軍隊的火炮射程超過了英軍的火炮射程,炮彈給英國人的要塞造成了不小損失。英國皇家空軍的兩架飛機對阿富汗人的炮兵陣地進行了轟炸,才讓塔爾要塞得到了片刻喘息。5月28日,阿富汗人的炮彈擊毀了要塞內的汽油池、彈藥庫和糧倉,無線電收發站也因起火而暫時無法使用。當天早晨,阿富汗軍隊占領塔爾的村鎮,繼續向要塞發起攻擊。塔爾之戰是阿富汗第三次抗英戰爭中的重要戰役,此戰阻止了英軍向賈拉拉巴德繼續推進,對白沙瓦的英軍構成了直接威脅。由於6月3日雙方簽訂停火協議,阿富汗軍隊才停止了進攻。

南線方面,5月29日,英軍包圍邊境地區的斯平-巴爾斯克要塞。英軍用大炮轟塌要塞城墻,兩個步兵旅沖入防禦工事,阿富汗守軍全部戰死。坎大哈省長聞訊,竭力阻止當地駐軍司令下達動員令。首相昆都斯抵達坎大哈,徑直解除了坎大哈省長的職務,親率阿富汗軍隊和部族武裝出擊,占領了英軍據點巴格拉,切斷了英軍的水源,威脅到設在基達的英軍指揮部。停戰協議的締結同樣終結了南線的戰事。

“杜蘭德線”邊境兩側普什圖部族的抗英起義此起彼伏,印度的反英民族解放運動也不斷高漲。戰爭爆發之初,白沙瓦的阿富汗郵政局即大量散發由阿馬努拉簽名、激勵全體穆斯林向英國人發動“聖戰”的宣言書,以及有關德國已經重新采取軍事行動、印度已經發生革命的傳單。緊接著,阿富汗郵政局長與印度革命委員會共同謀劃,準備在白沙瓦城內發動起義,破壞英軍的流動倉庫,縱火燒毀火車站和兵營。英軍事先得知了情報,突然包圍白沙瓦城,關閉城門,逮捕了阿富汗郵政局長和其他革命領袖,提前鎮壓了起義。後院起火,加之蘇俄的外交支持,讓英軍在戰場上無法獲得有效的進展。英軍動用飛機參戰,結果卻使這場戰爭的無望結局更加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