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本、中國的變化及其影響

日本加入歐洲文明系統所產生的進步充分體現了西方文化的優越性,因此為了普遍的利益,必須使中國接受歐美文化,必要時可借助於武力。

一場將至的極具破壞力的災難迫使歐洲國家認識到了它們在亞洲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截至目前,由於死守固有的保守觀念,歐洲國家對它們在亞洲利益的認識和美國隨時代進步形成的行為標準是格格不入的。

美國人民是歐洲文化的直接繼承者,他們和歐洲大家庭有著緊密聯系。日本也與此類似,日本加入歐洲文明系統體現了它的優秀品質,因為實行這種轉變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它要求很大的決心和毅力。日本沒有忽視或貶低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傳統文化,而是看到了外來事物的優越性並將其融入自己的制度和文化體系當中。假如只是明顯的物質進步構成了日本發展的全部內容,那麽,這種情況將令人不安。不過,日本在促進物質發展進步的同時也看到了歐洲文化方面的優勢,這是值得肯定的。日本的巨大變化,將會引導亞洲大陸的其他國家去尋找能使自己新生的變革力量。

日本的變化是我們條頓祖先經歷的再現,而對條頓產生影響的是羅馬的政體和基督教。今天歐洲文明給日本和我們帶來了種種好處,這使人認為這種文明沒有進入政治和道德的衰敗狀態。而這種衰敗曾經發生在羅馬身上,就是在當時開始擴散的基督教對其也沒有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所以,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勃勃生機不僅未衰減,還朝更好的方向發展,這表明西方文化在亞洲也是可以發揮好的影響的。不過,與日本物質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相比,基督教的觀念在日本的傳播時間不長,還未達到完美的地步,因此不能獨立發揮影響。日本需要借助可見的物質成功鼓勵國民接受外來觀念,而這些觀念隱藏於物質表層之下,只有努力觀察、認真分析才能認識它們;通過長期實踐及新思想的變革力量才能使其真正為我所有、為我所用。為此,日本必須虛懷以待,發自內心地接受它們,這樣做,也會得到歐洲國家的善意對待。因為它們並不想在亞洲建立自己的翻版,而是希望曾使它們進步的力量也能讓亞洲獲得重生。是什麽使一個國家不同於另一個國家呢?歐洲國家的健康發展說明了兩個因素:一個是國內進步和個人完善;另一個是對外來影響的積極反應,這一點的缺失則預示著衰敗業的開始。

當前我們僅在日本看到了亞洲人民對歐洲文化的熱烈歡迎。如果可以通過結的果實來判斷一棵樹,那麽在這種歡迎態度中我們看到了日本人民對能夠促進他們幸福的條件的巨大希望。這個條件就是個性自由,它與法律相結合就能滿足增進普遍福利的需要。從日本與大陸的亞洲人民對待歐洲文化迥然不同的態度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島國環境對日本的影響,這種環境促進了民族個性的演變。同時,它還可以產生令人振奮的力量,憑借這股力量,日本采納的新的政治制度可以在其他亞洲國家中得到擴展,從歐洲國家學到很多而迅速崛起的日本也會成為亞洲的榜樣。島國帶來的安全和孤立會使一個國家具備很強的個性,這比任何品質對國家的影響都大。但是,我們不能將個性強等價於裹足不前,更不能把堅定和偏執相互混淆。不過,亞洲國家的根深蒂固的保守觀念是消極有害的。這就好比石頭雖然堅硬無比,但風化卻能使它變得脆弱;石頭沒有生死也不會開花結果,但侵蝕使它處於自我消亡之中。

雖然中國受到所有歐洲大國、美國和日本的關注,但當前的形勢限制了它們為了共同的目標采取行動。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各國所執行的政策只是在表面上發生了變化,局勢在本質上並沒有大的改變。北京政府的殘暴和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遭遇的不幸(指義和團運動),只是以一種令人驚訝的方式暴露了隱藏在表層下鮮為人知的情況,在東方,無論國家還是個人都沒有發生變化。今年發生在中國的事件在1000年前的東方也可能發生過,因為東方一直是止步不前的。在我們身上也可能發生相同的事情,將隱藏的殘暴顯露於世。不過,與500年前相比較而言,這類事情發生在今天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不會得到寬恕。這類事情大部分是隱藏在漠視之中的恐懼的產物,這種漠視在文明基督教國家的最落後的地區也會發生。不過,與滯後的亞洲相比,這種情況在這些地區發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且也沒有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

盡管最近在中國發生的一些事情對各國產生了影響,但決定各國政策的根本形勢沒有發生變化,即中國之外的全球範圍內的狀況沒有改變。目前,各國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使得它們為了各自的榮譽,不得不對中國采取切實的、步調一致的反擊行動,並要求得到永不再犯的保證。在進行這些行動時,為了利用正義的懲罰實現當前局勢下的共同目標,它們終止了利益競爭並使用共同的方針掩蓋了政治分歧。不過,一旦對中國的反擊成為過去,各國之間的利益糾紛又會成為現實中不可調和的矛盾。盡管如此,各國不會忘記過去的經歷,它告訴我們相互對抗和利益沖突只是現實的一部分。當前局勢下,歐洲各國已經認識到了它們在亞洲的利益有一致也有沖突。一致性體現在它們都希望亞洲國家加入基督教國家的行列,而且是通過國家內部的進步實現的。就思想和實踐兩方面而言,這個設想切實保護了各國的利益。因為它針對的是未來,這個目標不是一個幻想,而是和不斷因時變化的過程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