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中國為中心

中國是現在主要利益的集中地,不僅因為它幅員遼闊又處於動蕩中,還因為中國四周的陸地和海上的富庶地區,構成了從爪哇到日本的東亞世界。

由於中國動亂導致的其他國家間越來越激烈的鬥爭已發展到了給塑像揭幕的時刻。塑像的存在並不神秘,但層層外罩遮住了它的本來面目,揭幕之前它不會被人們所注意。從過去到現在甚至到將來,事物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只有在帳幕落下時,被長期掩蓋的事實才會呈現在人們眼前,我們才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它發生的變化以及由此變化產生的影響。我們沒有感覺到移動腳步,但已走過了多年的光陰,導致原有的機會一去不復返。我們的粗心及懶散,使我們錯過了太多的東西。不過,正如上文所言,爭執地帶並不是只有中國。只要稍作改變,對中國的評估也可用在阿富汗、波斯以及亞洲的土耳其身上。

需要說明的是,在制定行動計劃時,關注亞洲國家民眾的情況比關注其他國家的更重要,這絕不是為了獲取自身利益采取的掩飾或借口。因為國家制定任何政策都是為了自身利益,這是無需遮掩的事實。而按照自身利益行事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原則,一般情況下也不需要證明(針對具體事例的情況除外)。不過,為了更恰當地處理主要問題,防範意外情況的出現,政府做的任何決定只有優先考慮和它直接相關的國家的自然權利和未來發展狀況,才能稱得上是正確的、目光長遠的決策。“自然權利”這個詞用來形容那些與生俱來的東西,與政治權利和法律權利不同,因為後者不是一個人自然享有的權利而是被賦予的。而一個地區的人民對這片土地的絕對控制權不僅與自然權利有關,也會涉及政治權利。政治權利體現為統治、管理和發展等諸多政治行為,它要求通過這些方式保證整個世界的自然權利,即資源應該被開發、利用來造福人類,而不能被擱置、浪費。原則上,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外來力量強制執行就是正當行為。當然,也要考慮具體情況,即形勢是否需要、時機是否成熟等。

不管是對形式還是相關的人而言,東方國家大眾的利益不一定與政府的利益十分吻合。因為後者沒有代表性,它們既不能體現國民的意願,又不能盡力造福國民。它們的存在只是表明人民不能自己管理自己,在沒有強大的反對力量與之抗衡的情況下,它們在世代沿襲中產生了種種缺陷。既然情況如此,那麽上述政府的存在就是多余的,我們要想方設法結束它。

事實上,正是上述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了現今的動蕩局面。假如情況相反,由於陸上強國與海上強國相互制衡,而後者的商業利益要靠和平環境的維持,海上強國就能輕易地防止影響他國利益以及危害它們存在的行為的發生。如今,內部因素或者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現存政府的毀滅,只是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將會怎樣。其他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可能會利用現有的統治者,也可能取代他們。不過,這兩種做法都與美國的精神或傳統相抵觸。美國可能希望在東方出現的局面是保持原有國家的統治,這樣更有利於他們獲取長遠的利益;另外,美國政府不會允許出現獨占勢力或者危害到其公民利益的擴張行為。

我們知道了現在存在的問題,就應該想辦法去解決。如果接受外部幹涉,那麽問題的解決就得依賴外部力量的相互制衡,這不僅能防止任何國家處於主宰地位及國家聯合局面的出現,也能使國家健康發展,提高東方國家的物質水平和文化水平。如果東方民眾在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時能使東西方文化成功融合,那是再好不過的。雖然歐洲文化也有不足,但它在促進其成員的個人的、社會的和政治的福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如果東方國家也能發生上述變化,那麽新注入的因素發揮的作用就充分體現出來了。上述變化在日本這個小國已經得到體現,它的變化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即我們從外國的制度中吸取精華,同時保持本國原有的特色。雖然日本沒有像中國那樣經歷政府癱瘓之苦,但外來的推動力促使它經歷了一場制度革命,並在近些年成為了國際尊嚴與權利的全面享有者。當然,革命過程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由國家的大小來決定。在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外部動力的影響程度與本國問題的多少,以及針對範圍的大小有很大的關聯性。除去日本人民的適應能力(日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此),日本較小的地域、較少的人口也是它能快速進步的關鍵。由此可知,增加對外接觸點有利於幅員遼闊的中國的發展,外來影響可以以這些接觸點為中心向外擴散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