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父的信念(第5/5頁)

傑納迪·愛西佛納奇·邦達連科中將環視自己的辦公室。他晉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時候他很納悶自己是否還能更上一層樓。他已經參軍三十一年,一直盼望能夠當上俄羅斯陸軍的總司令―――這個職位有很多好人當過,也有不少壞人當過,包括了打敗德軍,解救俄羅斯的朱可夫。朱可夫的銅像到處都有,多年前邦達連科還是個軍校生時,曾經聽過他的演說,看過那張直言不諱、頑強不屈的臉,看過那雙果決剛毅的藍眼睛,他是真正的俄羅斯英雄,不受政治擺布的英雄。

邦達連科一路扶搖直上,連他自己都大吃一驚。他一開始是擔任通訊官,接著被派到陸軍特種部隊,在阿富汗待了不算長的時間,並曾兩度大難不死―――他兩次都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因此獲得不小的贊揚。他曾經受過傷,也曾新手殺死敵人―――很少有上校會這麽做,除非是在軍官酒吧裏因幾懷黃湯下肚而失手打死人。

邦達連科和許多前輩一樣,都屬於‘政治’將軍;他靠著葛洛佛科的關系平步青雲,然而如果沒有真才實料,也無法晉升到三星中將,而且俄羅斯陸軍也和其他車窗的軍隊一樣,對戰功褒揚有加,情報工作上的勝利也會帶來更多的嘉獎。他負責的工作是美國人所謂的J -三,也就是作戰部長,戰時負責殺人,平時負責訓練士兵。邦達連科走訪世界各國,學習他人訓練士兵的方法,取長補短,再應用到自己的部隊上。士兵和老百姓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訓練,邦達連科專注於鍛練俄羅斯陸軍,希望他們能像當初朱可夫攻克柏林時所帶的軍隊一樣強悍。盡管達成目標並非容易,但將軍相信自己已經打好了基礎,也許十年後,他的部隊就可以變得無堅不摧,而他當然已經光榮退伍,勛章都鑲在鏡框裏,滿滿地掛在墻上……他偶爾會幫忙解決問題,就像其他退伍軍官一樣。

這個時候,他已經沒有公務要處理,但卻不想打道回府,因為妻子正在家裏舉辦將領夫人聚會;邦達連科對這種場合從來都不感興趣。駐美大使館的武官送他一本書《快刀》,作者是美國上校尼古拉斯?艾廷頓。艾廷頓,就是他,他的部隊―――事實上是穿著軍服的老百姓―――在加州沙漠進行演習時,被派到波斯灣,而且表現不賴―――比不賴還要更好,這位俄羅斯將領告訴自己。他們和正規部隊―――第十和第十一裝甲騎兵團―――就像希臘神話中的蛇發女妖般,無堅不摧,猶如在屠宰場裏對綿羊大開殺戒似的,痛宰整整四個機械化軍團。邦達連科知道他們之所以表現得如此傑出,部份原因是因為動機強烈,針對他們祖國所發動的生物戰令他們火冒三丈;怒火可以輕而易舉地讓素質不良的士兵變得英勇無比,就像打開電燈開關一樣輕松。‘戰鬥意志’這個專業術語,如果換成一般的說法,就是願意出生入死,而這對帶兵作戰的高級將領來說,並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翻著書,看到艾廷頓―――同時也是位歷史教授,這不是很有意思嗎?―――對這個因素著墨頗多。也許他不僅運氣好,頭腦也不賴。很幸運的,他指揮的是經驗豐富的預備部隊,盡管他們並非全職軍人,但他們所在的單位非常穩定,而且大家又彼此認識,這對一般士兵而言,是不敢奢求的好處。而且他們也擁有革命性的車載情報系統,讓戰場上的人車都能和指揮官一樣清楚戰況,也可以隨時向指揮官回報最新情況。艾廷頓表示,這套系統讓他的工作比任何機動部隊指揮官都來得輕松。

這位美國軍官也談到,他不僅知道所屬指揮官的談話內容,也得知他們沒有時間說出口的想法。指揮官作戰的重點就是軍官團內部的一慣性,而這一點,邦達連科在旁邊做記號,是最重要的一課。他稍後要好好地仔細念這本書,也許讓華盛頓那邊購買一百本左右,以便和他的軍官分享……甚至取得俄羅斯的出版權?反正俄國人做這種事也不只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