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2/4頁)

十二兵團司令之職的任命沒能遂自己的意願,白崇禧大為不悅。本來整編第二十八師要並入第十二兵團,但被白崇禧扣住不放。國防部無可奈何,於是計劃改以整編第八十五師(因是整編師,亦稱八十五軍)吳紹周部編入第十二兵團,並獲得蔣介石的核準。可是,白崇禧依然不買國防部的賬,我行我素,把第八十五軍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說自己早就定好,將第八十五軍編入第三兵團。為防止夜長夢多,精明的白崇禧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第八十五軍派到了湖北廣水、應山一帶,企圖令國防部鞭長莫及。

“書呆子氣”十足的黃維一向有君子之風,但性格固執的他,一旦被惹怒,也有著一股六親不認的倔脾氣。當好友郭如桂將選拔第十二兵團司令以及抽調第八十五軍的曲折過程第一時間透露給他之後,黃維清楚原來是白崇禧從中作梗,十分惱火,心想:“這個也不讓,那個也不給,你白崇禧也太霸道了,我這次偏偏要把第八十五軍拿到手。”於是他據理力爭,並放出狠話,如果不把第八十五軍編入十二兵團,司令官我也不要當了,救援黃百韜和徐州我也不去了,誰愛去誰去!好不容易了卻的一件心事,又鬧出這麽多風波,蔣介石不禁大發雷霆。與此同時,郭如桂把黃維“撂挑子”的事情及時報告了顧祝同。顧祝同是黃維的支持者,自然也在蔣介石面前為黃維說話撐腰。最後,在國防部的堅持下,白崇禧不得不把第八十五軍吐了出來。直到大約11月20日,第十二兵團到達蒙城已經與解放軍對壘作戰了,第八十五軍才從湖北一帶姍姍而來,趕至蒙城歸入兵團建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對於任命自己為十二兵團副司令,胡璉大為不滿。但是,對手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自己則是四期的,且在十八軍黃維曾是胡璉的上級,論資歷論聲望都比他高,胡璉表面不得不恭順,背後則滿腹牢騷,不安於位。在大戰將至之際, 10月底,胡璉終於找到發泄不滿的機會,以父親病重為由,請假離開部隊獨自跑到武漢去了。胡璉一走,其追隨者懶散松懈,黃維見局面難以收拾,只得強壓心中怒火,親赴武漢勸慰,屈尊對“學弟”胡璉說:“伯玉老弟,我是什麽樣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對這個司令不感興趣,純屬趕鴨上架不得已而為之。我打算最多只幹六個月,等戰局一有好轉,我立馬回軍校教書。”黃維的話最終算是解開了胡璉心中的疙瘩,他這才同意過段時間就回部隊。

國民黨波譎雲詭的戰局布陣和人事安排,對共產黨則是可資利用的重大戰機。中共自然不會置若罔聞,除了正面戰場的拼殺血戰之外,隱蔽戰線角力的大戲也一直在上演。

南京“孤雁”將這一切及時通報給了前去接頭的楊雲楓。

淮海戰役總前委在獲悉國民黨的絕密情報後,決定起用長期潛伏於國民黨軍隊的地下黨員“玫瑰”。

“玫瑰”不是別人,正是楊雲楓昕昕中學的同學兼好友蔡雲邈。此時的蔡雲邈擔任八十五軍一一〇師師長。在昕昕中學期間,蔡雲邈與楊雲楓一樣屬於進步青年,中學畢業後,在鄰居張叔叔的引薦下考入國民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隨後在同學的影響下秘密加入共產黨,奉命一直潛伏在國民黨軍隊內部。蔡雲邈是位儀表堂堂的青年才俊,平時表現得非常積極,始終以“黨國忠臣”的面目示人,和師長吳紹周的關系非同一般,得到其賞識和偏愛。待吳升為軍長後,他自然而然接替吳紹周擔任了一一〇師的師長。八十五軍每到一處,蔡雲邈都一直通過中共北方局與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系,為黨組織及時提供有價值的情報。

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內戰形勢的變化,蔡雲邈好幾次打算帶領部隊起義,第一次是因為時機不成熟而被迫中止。後兩次組織上沒有同意,認為他在國民黨內部收集情報較為便利,在隱蔽戰線往往能夠出奇制勝,比起義更能發揮較大的作用。1947年底,考慮到蔡雲邈與楊雲楓的同學關系,上級黨組織指派楊雲楓與他直接聯系,同意他把組織關系轉到中共華東局,並指示他利用擔任一一〇師師長的有利條件在其內部秘密成立中共地下黨組織,有意培養一批骨幹力量,以確保關鍵時刻能夠發揮作用,保證起義成功。

十二兵團成立後,蔡雲邈認為八十五軍如果能劃入其中,跟隨黃維東進徐州,可能對情報收集及下一步戰場起義更為有利。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八十五軍一直被白崇禧牢牢控制,這個軍的軍長吳紹周也是白崇禧最信任的人,白崇禧想讓八十五軍防守漢口的大門。如被調走,指揮大權就被蔣介石奪了,不會再聽他這個華中“剿總”司令的指揮。吳紹周有白崇禧罩著,當然也不想讓自己的人馬脫離華中“剿總”序列。在這種情況下,蔡雲邈非常著急,他給楊雲楓發去密電:“須竭力促成八十五軍並入第十二兵團,這樣方有轉圜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