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蜿蜒起伏、狀似神龍的雲龍山在瑟瑟秋風中披著斑駁的秋裝。

在這座名山的東麓,松柏中掩映著一座聞名遐邇的古刹——興化寺,這是蘇北地區第一大佛教叢林。該寺依北魏大石佛修建而成,燈燃千載,香客不絕。

11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一位法號道修的和尚領著兩位挑夫來到了雲龍山下戒備森嚴的崗哨前。

“哪裏人,叫什麽名字?”一個持槍衛兵扯著嗓門大聲吆喝,叫住個頭高大的挑夫。

“報告長官,俺姓高,叫滿倉,呂梁山單林村的。”自稱高滿倉的漢子放下肩上的扁擔,點頭哈腰地回答。士兵進行了搜身,還檢查了一遍籮筐,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物。

“你呢?”士兵走到另一位挑夫面前。

“俺,俺叫‘黑毛’,和滿倉哥是一個村的。”個頭偏矮的挑夫答道。

“什麽黑毛白毛的,大名叫什麽?”

“俺姓石,小名叫‘黑毛’,大名也叫‘黑毛’,就一個名。”

“土包子!”士兵嬉笑一聲後,同樣對石黑毛檢查了一遍,除了滿籮筐的山芋幹,身上連片紙都沒有。

“你從呂梁挑到這裏來,幾十裏的路,路上肯定要去茅房,用什麽擦屁股?”站在一旁叼著煙卷的老兵頓起疑惑,瞪大眼睛問道。

“俺,俺,俺拉屎後從來不用紙,用土坷垃,不花一分錢。”石黑毛紅著臉說。

“真他媽摳搜,快滾,快滾!”叼著煙卷的老兵吼道。

與兩位戰戰兢兢的挑夫相比,道修和尚與兩位值班士兵十分熟悉,盤查中有說有笑,臨走時還送給他們兩人幾斤核桃。

“我說‘光葫蘆’,下次再去鄉下,弄幾斤紅棗來,煙抽多了嘴苦,缺點甜味!”老兵接過核桃,笑嘻嘻地對道修和尚說道。

“一定!一定!”道修和尚雙手合十,笑著回答。

道修領著兩人進了興化寺。

道修和尚何許人也?興化寺佛譜中有如下記載——1934年,興化寺第十一代主持第二次受戒二百六十四人,其中第一〇八位,俗名孟憲軍,庚年二十歲,蕭縣人,父母雙亡,早年念過兩年私塾,後在蕭縣竹林寺出家,賜法名安志,法號道修。來到興化寺後,道修心誠事勤,1937年入事牽頭和尚,掌管寺院廟產和寄莊子(外地的廟產) ,定期到鄉下收廟租。收到糧食、豆腐、蔬菜等廟租後,他就雇用當地勞力跟隨自己將東西挑到興化寺來。

當天夜裏,高滿倉和石黑毛留宿在興化寺。道修和尚對主持說,兩個憨厚的挑夫為給寺裏送東西,一個不小心崴了腳,腳踝腫得明晃晃的,像發面饅頭,另一個挑夫雙腳也磨出了豆粒大的水泡,他們稱得上廟裏的衣食父母,說他們等腳好了再回去,慈悲善良的主持自然同意。

第二天,在興化寺客棧呆到半晌午的滿倉和黑毛實在無聊,便一瘸一拐地在寺內溜達,瞧瞧在單林村裏從來沒有見過的稀罕景物。

幽靜肅穆的興化寺由大佛殿、三聖殿、藏經樓、祖堂、法堂、方丈室、客堂、齋堂、庫房和僧舍組成,氣勢恢宏,巍然屹立,是徐州城的風水寶地。以往每日前來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這些日子徐州城風聲鶴唳,人心惶惶,上香許願的人少了許多。滿倉和黑毛瞧過大雄寶殿和大佛殿後,便來到院內一棵百年松柏下休息。

松柏樹下的石凳上已經坐著一位用黑色頭巾圍著臉的中年婦女。

“兩位大兄弟,也來燒香?”中年婦女低聲問道。

“對,是來燒香的。”黑毛回答。

“無事不燒香,有事求菩薩。大兄弟,你們燒香求個啥?是求子求福,還是避災避禍?”中年婦女沒有看兩人,低著頭自顧問道。

“俺,俺是求媳婦的,他呀,一連生了三個女娃,是來求個帶把的。”黑毛扭捏地說。

“大嫂,那你呢?”一直沒有說話的滿倉這時插話問道。

“俺個婦道人家沒有大本事,但托菩薩的福兒女雙全,不求女不求男,但家裏最近出了事,是來這裏拜菩薩求貴人相助的!”

“大嫂,你來求什麽樣的貴人啊,說說讓俺聽聽!”黑毛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俺求的這個貴人啊,要有三頭六臂之身。”中年婦女說。

“三頭六臂之身?興化寺內的石菩薩都是這樣子的,但他們不會走不會動啊,幫不了大嫂你的忙,俺看光身強力壯還不行,還得有七平八穩之神!”黑毛說。

“小兄弟,讓你說著了,俺找的就是這樣的人!”

中年婦女說完,黑毛知道暗號對上了,悄悄起身離去,留下滿倉和中年婦女。他沒有走遠,而是在附近警戒,觀察著來往的香客。

“同志,你就是侯五嫂吧?”

“對的,對的,那您一定是‘五號首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