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南京,總統府。

自從10月30日從北平督戰無功而返,蔣介石一連數天悶悶不樂,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滿腦子都是東北戰場的兵敗場景。侍從室的人個個屏聲靜氣,噤若寒蟬,只有夫人宋美齡在一旁不停勸慰:“達令,既然東北守不住了,就不要去想它了,還是以身體為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要打起精神來好好計劃下一步,守住關內。現在中共氣焰正盛,四處出擊,毛澤東的野心顯然不小,你可要早做籌劃,禦敵於江北。”

坐在辦公室沙發上,蔣介石手捧水杯,沉默不語,近幾年國內局勢的風雲變幻一幕幕浮現在他的腦海裏。抗戰結束後,日本人被趕走了,國家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國民政府希望中共能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再與政府作對,但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雖經四十三天談判,雙方達成《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但遠遠沒有達到他本人和政府最初的設想。更令人不安的是,國內不少黨派和青年學生受中共蠱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喊出什麽“反對獨裁,和平建國”的口號,鬧得國內局勢動蕩不安。憲兵、警察和軍統雖全力進行彈壓,但沒有想到,結果是事與願違,國內形勢更是江河日下。1946年6月,中央政府下定決心,計劃剿滅中共在中原一帶的軍事力量。但哪裏想到,忙活了一年,竟還是讓劉伯承和鄧小平強渡黃河並挺進大別山。從此之後,形勢發生逆轉,東北丟失、豫東丟失,濟南也丟失了,到現在才兩年多的時間,非但沒有把共產黨趕盡殺絕,他們反而日益壯大,步步進逼,搞得政府焦頭爛額,筋疲力盡。蔣介石此時甚至有種不祥的預感,覺得坐了幾十年的江山岌岌可危了。

蔣介石喝了一口水,閉上眼睛,仍停止不下紛亂的思緒。

宋美齡深知當下形勢前所未有地嚴峻,但奈何“流水落花春去也”,國府的頹勢似乎無力挽回了。她走上前去,挽起蔣介石的胳膊說:“達令,先不要想這些煩心事,陪我出去走走吧!”

蔣介石努力裝出一副輕松的表情,拿起靠在沙發邊的手杖站起來。

“好的,我們散散步吧!”

面對國民黨當前節節敗退的局面,蔣介石早就心知深層的原因,無非是黨內高層人心不齊,獨吃自屙,爭權奪利,派系之間盤根錯節。為了挽回頹勢,加之美國當局施壓,他在國民黨內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變革措施。早在5月份,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人事調整,由何應欽取代白崇禧就任國防部長,讓顧祝同接替陳誠做了參謀總長,特別安排衛立煌坐鎮東北,劉峙接管徐州“剿總”。同時,蔣介石起用了一批老牌將領,逐漸把陳誠的“土木”系邊緣化。經過這次大換血,蔣介石原以為能迅速提升軍隊的作戰能力,可事與願違,絲毫沒有出現事先預想的效果。衛立煌在遼沈戰役中一敗塗地,國軍為此損失了四十七萬人。劉峙主持的徐州“剿總”也是亂麻一團,毫無章法,能否守住徐州還尚未可知。這些“成績”不但令何應欽惱羞成怒,惴惴不安,蔣介石自己也暴跳如雷,兩次將收聽戰局播報的收音機摔得粉碎,至今提起來還在罵娘。

11月的總統府內秋意闌珊,蔣介石握著手杖和宋美齡沿著小徑緩緩而行,腦海裏仍然擺脫不掉最近一段時間紛亂的戰況。

各方面匯集來的情報顯示,共軍正在積極謀劃所謂的淮海戰役,旨在奪取貫通東西、銜接南北的徐蚌地區,進而跨過淮河屏障,直逼首都南京。如果中共的陰謀得逞,國民政府必將傾覆,幾十年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也將毀於一旦。從任何角度來考慮,徐州都不能丟,丟掉徐州就意味著丟掉一切!但擺在面前的一個萬分棘手的問題是,國防部現在上上下下都認為徐州“剿總”劉峙難當大任,由這樣的人坐鎮指揮,徐州能保得住嗎?

“不讓劉峙擔當此任,又有什麽辦法呢?”想到這裏,蔣介石長嘆一聲,不禁回憶起之前任命徐州“剿總”司令的艱難過程。

在全國各個戰區,蔣介石最看重的是徐州。當時,在中原區域分設了兩個剿總,漢口的華中“剿總”下轄三十五萬人馬,鎮守腹地要津,而徐州“剿總”則以六十萬大軍背江北向,拱衛首都。從目前形勢看,堅守徐州顯然是第一要務,所以徐州“剿總”司令這一要職就顯得十分關鍵。在人選未確定之前,國防部內猜測了很長時間,彼時國軍可謂將星雲集,杜聿明、王耀武、胡璉、黃維、邱清泉等都是抗戰期間功勛卓著的將領,論軍事指揮才能個個出類拔萃,委員長會讓誰當這個徐州“剿總”司令呢?

委員長和國防部想的不一樣。蔣介石認為國防部提議的候選人資歷淺,他自己還是喜歡老人,老人壓得住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