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頁)

“報告!電報如何處理,請首長指示!”機要科長清脆的聲音把陳毅從沉思中拉了回來。

“哦!你先回去吧。”陳毅說道。憑經驗,機要科長知道,華野要有大動作了。

此刻陳毅手裏拿著的正是粟裕發給中央軍委並華東局、中原局的電報。

粟裕經過一個多月的深思熟慮,向中央軍委並華東局、中原局建議,他的方案可以簡簡單單總結成一句話——濟南戰役結束後應立即開始淮海戰役。在向中央軍委建議的方案中,粟裕將戰役區域界定於兩淮和海州地區,目的是使山東解放區和蘇北連成一片,即“小淮海”。粟裕這樣界定,有自己的考量——當時解放軍東北、中原和華東三支大軍,各自都有強大的國民黨軍隊要對付,如果此時發動大規模殲滅戰,需要鄰區之間互相配合、協助打援或鉗制才能實現。作為華東野戰軍的代司令員,粟裕不敢想得太大,只想饅頭一口一口嚼,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陳毅手拿粟裕的電報,一邊看一邊踱著步,默默地進行著思考。陳毅知道這封電報的分量,老搭档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對目前全國的戰局形勢,久經沙場的陳毅可謂了如指掌。就在本月的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一次關鍵性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的主題只有一個——全力加速解放戰爭進程。毛澤東在會議上作了《關於我軍的戰略方針》的講話。講話慷慨激昂,振奮人心,字字句句仍回蕩在陳毅的腦海裏:“我們的戰略方針是打倒國民黨,戰略任務是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建軍五百萬,殲敵正規軍五百個旅,五年左右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

想到這裏,陳毅突然一拍腦袋,轉身向外走去。

一踏進另一間辦公室,陳毅的大嗓門立即響了起來:“呵呵,好事來嘍!”說完,立即把電報遞給了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

劉伯承有點疑惑地接過電報,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然後興奮地對陳毅說:“我看有必要開會研究一下,趕快通知小平他們過來。”

過了大約一刻鐘,鄧小平、李達等同志先後走了進來。

劉伯承屋內布置非常簡單,靠墻角放著一張床,不遠處是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離門口不遠處放著一個農村常用的方桌。幾個人圍方桌坐下,仔細斟酌著電文,開始了熱烈的討論。

鄧小平第一個說話:“我們攻打濟南時,國民黨在徐州地區集結了三個兵團約十七八萬人,為了防止他們北上支援濟南,華野在他們北上途中布置了打援部隊,使得他們一直在打援部隊陣地前徘徊,不敢北上。這充分說明,我軍的氣勢已經讓敵人發怵,敵人一直避免在不利條件下與我軍硬碰硬,也說明我軍對敵人戰略決戰的有利條件正在日益成熟。”

陳毅接過鄧小平的話:“濟南戰役雖然還沒有完全結束,現正在進行戰役掃尾,但大勢已定,最後的勝利必然屬於我們。待濟南戰役結束,部隊簡單休整後,下一步必然要向前推進。黃百韜的第七兵團布置在淮陰至海州一帶,我看可以先圍而殲滅之。”

李達同意陳毅的想法,隨之接話:“陳毅同志說得對。徐州方面國民黨軍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肯定會前往救援,在華野出擊的同時,中野也應該配合作戰,牽制徐州之敵並部分消滅之。”

你一言我一語,他們對當前的形勢進行了充分分析,也對敵我雙方的力量進行了全面評估。最後,劉伯承進行了總結,說粟裕同志的建議可行,認為打大仗的時機已經成熟,完全可以部署大兵團作戰的淮海戰役。

9月25日,劉伯承、陳毅、李達聯名發出了同意乘勝進行淮海戰役致中央軍委、粟裕的電報。

軍委並粟:

(一)粟敬七時電悉。濟南攻克後,我們同意乘勝進行淮海戰役,以第一方案攻兩淮,並吸引打援敵為最好。如能配合孫良誠各偽部之反正,則收效更大。對控制於魯西南之四、八兩縱以能進出於豐、沛、肖、碭,躡邱兵團之後為最好,且可於南下時相機夾擊援敵於淮北路東地區,同時亦可保持向西的機動,打擊隴海線、魯西南分散之敵。

(二)……

……

劉陳李

九月二十五日午

當日晚,中央軍委關於批準舉行淮海戰役及戰役第一個作戰應殲滅黃百韜兵團致饒漱石、粟裕的電報也送到了華野司令部。

饒粟,並告許譚王,劉陳李:

我們認為舉行淮海戰役,甚為必要。目前不需要大休整,待淮海戰役後再進行一次休整。淮海戰役可於十月十號左右開始行動。你們應利用目前半月時間,使攻濟部隊獲得短時休息,然後留一個縱隊位於魯西南起牽制作用,吳化文亦應移至魯西南,其余全部南下,準備進行幾個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