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頁)

說完一段話,楊敬祿打眼瞅了一下四周,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盯著他。

“大家都知道,自從趕走了日本鬼子,有好一陣子沒打仗了,剛剛過了幾天消停日子,可是南京城裏的蔣介石說話不算數,撕毀了停戰協定,挑起了內戰,逼得共產黨不得不接招。自從咱們大楊莊成了解放區,大家有田種了,有糧吃了,大人孩子也都有新衣服穿了,所有這一切來之不易啊!這要感謝共產黨,感謝咱們自己的部隊,大家說是不是?”

“是!是!”眾人異口同聲。

“區長說了,前一陣子,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隊在濟南開打,由於離咱們這裏比較遠,沒有讓咱們趕到那裏去支援,只在山東省內動員民工支前了。區長說,守衛濟南城的國民黨部隊司令王耀武被活捉了,濟南城已經解放了,這裏面有解放軍的功勞,也有山東民工的功勞!現在解放軍和國民黨軍馬上又要開戰了,這一次要在我們蘇北這一片打大仗,要把國民黨徹底趕走,老少爺們說說,是好還是不好?”

“好!”楊村長話音一落,群眾的應答聲震雲天。

“你們說好,俺也說好!大家想想,共產黨和國民黨就是不一樣啊,過去八路軍的部隊從咱們村路過,在場的哪個人不知道他們的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借東西還要打個借條。而國民黨的部隊呢,在村子裏不是攆雞鴨就是抓豬羊,把各家各戶的糧袋扛起來就走,簡直比馬子還馬子!大家都知道村東頭的楊四寶吧,在他家過夜的國民黨的一個連長看上了他家祖傳的孔雀銅燈台,非要拿走,四寶不願意,硬是活生生被槍托砸斷了一條腿,現在還躺在家裏哼哼不停呢……”

經過村長楊敬祿這麽對比著一宣講,人群頓時熱鬧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小聲嘀咕,認為村長講得很在理。

村長楊敬祿,那可是個人精。早年日本鬼子占領徐州一帶的時候,他表面上應付著,實際上想了很多點子,既不明著和日本人死抗,但也不讓鄉親們吃虧受罪,暗地裏還幫助過共產黨的遊擊隊。日本鬼子投降後,政府大員和部隊軍官個個懷揣小算盤,借抗戰勝利大發橫財。楊敬祿心裏跟明鏡似的,認為這樣的國民黨肯定長久不了,所以就積極為共產黨做事。果不其然,過了一年多,宿北就成了解放區,留他繼續出任大楊莊的村長。楊敬祿兄弟二人,老大家一兒兩女,兒子居中,他自己兩兒兩女,前面兩個是閨女,後面兩個兒子。他在徐州上過中學的大兒子楊雲楓畢業後跑去了延安,沒和家裏說一聲就偷偷參加了八路軍。兩個閨女出嫁後,家裏只剩下了二十出頭的老幺楊雲林,還沒有成親。

楊敬祿老兩口是有私心的,大兒子已經出去了,希望小兒子無論如何要留在身邊。但楊雲林也不是個安分的小夥子,一心琢磨著外出找哥哥,像村裏的幾個夥伴一樣穿軍裝扛長槍。為了留住老幺,楊敬祿兩口子經常左引右勸,說留在後方也一樣可以發揮大作用。父親楊敬祿不僅口頭勸說,還經常會給雲林派些重要的活兒,讓兒子感到在村裏照樣也能成大事兒。楊敬祿哥哥家的獨子叫楊雲震,爹娘也不想讓他出去,但楊雲楓有一次從徐州回來,兩人三天兩頭膩在一起,嘰嘰咕咕不知都講些什麽,沒過多久,楊雲楓走了,雲震也不見了。再後來,當上八路軍排長的雲震借部隊路過大楊莊的時候還回來探過一次親,爹娘和兩個姐姐拽著人死活不讓走,著急的雲震竟拔出手槍,朝天空開了一槍。趁著爹娘和姐姐四個人嚇得魂不附體的時候,他拔腿就跑,轉眼間就不見了蹤影。

談到支前,在大楊莊,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村中有幾戶人家的兒女在解放軍隊伍裏,自然希望共產黨打敗國民黨,所以,他們從心底對支前動員舉雙手贊成,行動上也都積極響應。但村裏有個從鄰村小劉莊嫁過來的中年婦女劉二翠,侄子叫劉占理,對支前動員不吭不聲。由於宿北已經成了解放區,她雖然心裏不高興可也不敢說出來,行動做派和前些年比像換了個人似的。大楊莊的人從劉二翠嘴裏得知,她侄子年紀輕輕就在國民黨部隊裏當了大官,有的說是團長,有的說是師長。日本鬼子投降那陣子她侄子回老家一趟,開著汽車,帶著兩個背盒子炮的衛兵,把家裏的老宅子翻蓋一新,邀了兩台梆子大戲,還請全村的人吃了頓流水席,一共擺了三四十桌。那一次,劉二翠帶著全家人也去了,待了三天,也吃了三天,回來時,侄子還給她送了八尺洋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現在,村裏的人都在積極準備打自己的侄子,劉二翠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