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三道防線(第3/3頁)

除了程遐黨羽外,其他朝臣,亦基於各種理由,緊著來向張賓獻媚——比方說,純出公心,認為唯太傅才可扭轉時局;再比方說,即便不肯黨同太傅,也不願與其為敵,希望他別把自己給歸入程黨去,到時候下什麽毒手。

基於後一種理由,就連裴憲和徐光都急匆匆地趕來了,就跟宮外等著張賓出來。

群臣紛紛上前,向張賓致意,張賓逐一還禮,但說我才歸襄國,又與陛下商談半日,實在疲累,且待休歇數日,再與諸軍共謀國事吧。他唯獨跟裴憲、徐光二人多說了幾句話。

對於裴憲,主要是說當初裴該與我趙為敵,天王也不曾責罰於君,則如今裴該篡位登基,亦望君勿作他想。只要有天王在,有我等竭誠輔佐,趙必不亡,且有望復興,裴文約如今四面皆敵,其勢恐難長久,君可一定要站穩立場啊。

對於徐光,張賓則低聲說道:“陛下已決策,命程子遠出都,安靖地方。我當助陛下規劃大局,則於細事,唯寄望於季武了……”

為表親近,他還特意稱呼徐光之字。言下之意:君可代程遐執政也。

因為張孟孫考慮到,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以軍爭為主,而政爭為輔,我基本上沒有多少精神頭來梳理政事,甚至於還可能出居於外,做蘷安的參謀,奮戰在對敵前線。那麽朝中政事,就不得不委托給他人,既程遐不可用,則唯有用徐光了。

徐季武論德論才,其實並非最合適的人選,可惜張孟孫挑不出第二個人來了——總不可能把政事交給荀、裴那路世家子弟吧,估計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把趙國給折騰成第二個故晉。關鍵當初程遐為搶第一的位置,跟張賓鬥得很兇,徐光則長期坐三望二,或者坐四望三,心思都用了在程遐和張敬身上,反倒跟張賓在表面上還算是和睦的。

張賓復道:“還望季武專心於國事,勿起私意,某人乃前車之鑒也。”

徐光鞠躬如也地回答道:“太傅放心,吾亦常恨某人私心太盛。今國家危難之際,正當戮力同心,共挽天傾,我又豈敢不從太傅之命,竭誠致力於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