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山道上的烏龜(第2/3頁)

倘若裴該在此,必然會為劉央的臨時起意而大鼓其掌,並且暗道:“這特麽不是羅馬的烏龜陣麽?!”

烏龜陣,實名“龜形陣”,或者“盾龜”,因為相關古羅馬的影視片而在後世廣為人知,但事實上當時除了古羅馬軍隊以外,他們的敵人高盧、日耳曼等蠻族,照樣也會使用——因為技術難度不高啊,既然見到了,自然能夠模仿。

龜形陣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密集方陣加大盾護體,但主要作用不是野戰,而是用來攻堅克壘。此陣強大的防護力可以削弱敵方投射兵器威力;緩慢的移動力在面對不能動的城壁、堡壘的時候,也不會起到太大負面作用;以盾作墻,方便陣後士卒進行築壘、掘壕等土木工程,以利克壘,甚至於步兵還有可能踩著盾龜搭人梯爬墻。當然啦,野戰時若以寡敵眾,只求暫時性的防守,也可以臨時使用龜形陣。

古羅馬軍隊的龜形陣在當時頗負盛名,主要在於他們的步兵訓練度較高,可以用大盾遮護,面對敵方如雨的箭矢,能夠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動搖;同時因應特殊情況,也可以快速變陣,內側步兵更擅長以短劍從縫隙中捅刺來犯之敵——高盧和日耳曼等蠻族估計很難做到,所以只能當墻使,而不能野戰。

劉央之所以能夠想出這招來,並非裴該曾經給過他什麽啟發,他反倒是從路松多那兒得到了靈感。此前路松多說,我部甲騎,只須脫卸沉重的鎧甲,那不就變成輕騎了麽?包括扈從在內,騎射之術並不比尋常輕騎為弱啊。劉央據此而猛然間想到:甲騎倘若下馬,那不就是重步兵嘛……

晉軍中重步兵的數量不多,更少集群使用,主要在於這年月的兵器制作工藝較低,除非重要將領,根本不值得浪費太好裝備去增強防護力——投入、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嘛。尤其重鎧步兵太過消耗體力,移動速度也慢,就跟後世日本的所謂“騎鐵”一般,都屬於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兒。

但這當然不是說重步兵徹底無用,只是可以任其逞威的場合比較稀少罷了。此前路松多率具裝騎兵沖擊石生所率趙軍,一戰奏功,直迫敵壘之後,路松多、“光頭申”等人尚覺不過癮,乃不請示劉央,主動下馬步戰,甚至於嘗試登壘而上。劉央也由此受到啟發——可以讓甲騎下馬,去爬山試試?

關鍵是,具裝甲騎的訓練度很高,人皆選用長大、魁梧之輩,日夕磨煉,即便沒有重鎧在身,在戰場上都能夠輕松地以一當十。並且組織力也強,驅策戰馬,尚能整齊劃一地排墻而進,遑論下馬結成步陣呢?

倘若不是這些具裝甲騎,而換了其他晉兵,即便是軍中精銳,並且授予大盾、重甲,想要在不預先經過多日訓練的前提下,結成嚴密而牢固的方陣,也屬癡人說夢。

更主要的,劉央突然間想開了。他原本不敢輕易動用具裝甲騎,因為知道那是大都督的心頭肉,生怕耗損較大,會遭到大都督的訓斥,更可能是口中不言,心中暗恨。然而此前容許路松多卸甲而改為輕騎兵,用以捕殺郭太,就已經折損了二十多名甲騎和兩倍數量的好馬啦,反正都已經糟踐過了,先例一開,心理防線自然垮塌。

——人都是這樣,好比有一重寶,唯恐損毀,不願與人,但只要實在卻不過情面被借出過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再有人來借,就會好說話多了……

劉央心說,此部乃大都督直屬,臨時撥隸我麾下,我若不用,將來不知道還會落到誰人手中……倘若是由甄隨來統帶,他可沒我這麽惜物,說不定會往死裏整……與其將來便宜了那蠻子,還不如我先好好使上幾回吧!

於是命路松多列成步陣,在營中稍稍演練,翌晨乃先騎馬而出——為的是節省體力——待抵近山前時,再下馬結陣,真的有如一只巨龜一般,轟隆隆地徐徐爬向敵壘。山上、堡壘間亂箭齊發,卻皆不能穿透大盾,偶爾有從縫隙中漏入的,甲騎的重鎧足以遮護。倘若在這種情況下還能身負重創,也就只能慨嘆此人烏雲罩頂,運數太蹇了。

看看接近山路,堡上羯兵慌了,乃在張熊的指揮下,開始向下拋擲木石。但是因為堡壘終非城壁,其上空間有限,巨木自然是不能用的,士卒手擲石塊威力有限,也皆不能洞穿甲騎舉過頭頂的大盾——也幸虧這些甲騎都是膂力強勁之輩,換了普通晉兵,估計難扛。

重鎧加大盾,又沒有戰馬協助負載,對於甲騎的體力負擔是相當大的,山道若陡一些,必然難攀。好在山南其實並不甚陡,山路經過多年來人踩馬踏,也頗為硬實,基本上平坦,龜形陣速度雖慢,卻一步一步,幾乎毫無阻滯的,漸漸逼近兩側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