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伊於胡底(第3/3頁)

“今天子沖弱,非但大司馬,及士稚,即荀太尉、梁司徒之勇略、功勛,誰不在天子之上?難道皆當‘身危’、‘不賞’麽?晉室自高祖(司馬懿)撥亂佐魏以來,太祖(司馬昭)定蜀,世祖(司馬炎)平吳,遂有天下,世代之功,加於嗣君,豈人臣所可比類啊?即有蓋天之功,未必便能搖動根基。士少未免過慮。”

祖約搖頭道:“是否過慮,阿兄心中,恐怕未必如此設想。即於今日朝上,觀群臣之意,如荀太尉、梁司徒等,未必無慮,只是掩耳盜鈴,佯作不知罷了。阿兄,即便裴文約無操、莽之心,要防他成操、莽之勢啊,我等皆為晉臣,豈可不防微杜漸,預作籌謀?”

祖納教訓他:“卿言過矣!天意如何,非凡愚所可妄測;大勢所向,非卿我所可逆睹,說什麽防微杜漸,預作籌謀?即卿欲籌謀,又想如何作?效周勃、陳平之滅誅呂,還是漢桓五侯滅梁冀?大司馬須不在洛陽城中!”

頓了一頓,隨即又道:“如昔淮南三叛,俱為殄滅,是何因由啊?世宗(司馬師)、世祖仍為魏臣,有功而無罪,則欲討之者,反為叛臣也——難道卿欲為叛臣麽?!”

祖約心說二哥你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啊,偏偏我又不能駁……誰說司馬師和司馬昭當年“有功而無罪”?難道魏帝曹芳是自己退位的?難道高貴鄉公曹髦是自然死亡的?只不過作為晉臣,是絕不敢輕易將司馬師兄弟所為惡事宣之於口的罷了。

他大致明白了祖納的意思,祖納是說,從來推翻權臣,都要靠宮廷政變——周、陳滅誅呂是如此,宦官五侯殺梁冀也是如此,還有祖納沒敢舉例的,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搞掉曹爽,也是如此。但是可惜,裴該根本就不在都城,你怎麽利用政變來搞掉他?

至於高張旗幟,發兵討伐,自古便無成事者,好比司馬氏秉政時期的“淮南三叛”——令狐愚、王淩,文欽、毌丘儉,再加諸葛誕,全都是身死族滅的下場。而且祖納事先就說過了,我瞧著就連士稚的兵馬,都未必能夠比得上大司馬三軍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