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筮占(第3/3頁)

“是故雄藩坐大,必成朝廷之患,昔孝惠、孝懷皇帝時,因胡寇之擾,不得已使南陽王(指上一代的司馬模)坐領關中,使瑯琊王總統江南,而若胡寇既定,則必奪二王兵柄,社稷始可大安。”

裴該沉吟道:“南陽王怙惡不悛,且斷絕隴道,明與朝廷為敵,待我先收全雍,即可率得勝之師躬行天討。然而……瑯琊王陽奉陰為,貌似忠厚,其實狡詐,尚無可加之罪,且所在懸遠,暫時不宜往征……”

梁芬點頭說是,然而——“瑯琊王總督江南,有揚、荊、江、湘、交、廣六州,幾半天下。據聞南渡僑客與江東土著嫌隙甚深,煙塵遍地、盜匪縱橫——文約曾住建康,自然明知其情。今若棄胡寇、南陽不攻,以朝命發大軍自司、豫而南,再沿江而下,料僑客必簞食壺漿,土著亦拱手稱臣,不旋踵可下建康。若先攻胡寇、南陽,待北方大定,再伐江東,則恐其人心已定、羽翼日豐,更勝於昔日的孫吳。我晉伐吳,固然勢若破竹,多因孫晧殘暴,不修德政之故,否則,即武皇帝亦深戒懼,不敢遽下決斷……”

裴該心說那是因為司馬炎太慫,明明有足夠的實力、很好的形勢,早十年便可滅吳,他卻始終猶猶豫豫的,不敢去打——你要換了司馬懿父子試試?或許不等孫晧上台,晉軍就進了建業城了。

當然他也就腹誹而已,並未反駁梁芬,只是問:“以司徒之意,難道是要先討伐江東不成麽?”

梁芬搖搖頭,說:“我意江南雖然卑濕、貧瘠,終究地方廣大,加之中原士人、百姓避難遷居者不下數十萬,若使安穩積聚,恐將來勢大難制啊。文約今既執政,則需慎重以對瑯琊王,早謀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