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想法(第3/4頁)

因為朱瞻基的評語,他知道自己雖然被評為頭名狀元,但是朱瞻基對他任事幾年的所作所為還是有些不滿意的。

見到解禎期成為狀元,卻並沒有表現的很開心,幾個長輩也都心知肚明。

解禎期心高氣傲,一直想要成為朱瞻基身邊不可或缺的重臣,但是現在,朱瞻基卻認為他做學問是好的,做事卻缺少魄力。

有這樣的評價,如果他不改,今後恐怕也難獲重用。

但是他改的了嗎?眾人都表示懷疑。

一個人的性格,小半是天生,大半是自幼的生活環境所造就,在青少年時期定型。

解禎期今年已經二十有五,即使現在想改,也很難了。

除非……

他面向解縉長揖道:“如今叔父乃內閣首輔,按例,侄兒既可入翰林,但是請辭翰林也理所應當。侄兒有心去海外歷練幾年,想跟叔父討個主意。”

解縉輕嘆了一口氣說道:“你我是叔侄,又不是父子,倒也不用避諱。不過,殿下既然對你如此評價,想要改正,換個環境歷練一番,倒也是應有之理。”

解禎期問道:“那叔父認為殿下評價可否公正?”

解縉沉吟了起來,一時之間布置該如何作答。歐陽婉連忙說道:“大郎,自古以來人無完人,在娘心裏,你就是最好的。”

解禎期苦笑了一下,望了一眼自己的父親才又說道:“母親,孩兒其實也知道,自幼受你與父親,還有叔父影響頗深。你常說,父親和叔父性格耿直,不是做官之才,孩兒一直想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也始終無能為力。這次孩兒考上狀元,對他人來說是幸進,對孩兒來說,卻是新的開始。孩兒想要換一個不能依靠他人的環境磨礪自己,還望母親能許可。”

解綸看著自己的兒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不畏艱難,勇於改變,這才是我的好兒子。”

歐陽婉卻不是遲鈍的解綸,心肝一陣顫痛。“大郎想自請外放何方?”

解禎期猶豫了一下,說道:“四年前跟隨殿下出海,途徑呂宋。那裏良田無數,卻少人耕種。如今呂宋從府升為布政司,卻缺少官員,孩兒想去呂宋歷練幾年。”

解綸這才聽明白了自己兒子不僅是想離開京城,更想前往海外。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怒道:“身為狀元,即便是外放,也應在京師附近尋一上縣擔任主官,或者去一府擔任副手,怎能因殿下評價,就避往海外?”

解禎期搖了搖頭說道:“父親,若只是按部就班,孩兒這性格何時能改?如果有了依靠,孩兒怕是難免懈怠。只有到了呂宋那邊,誰都指望不上,孩兒必須事事經歷,才能改變這……優柔寡斷……”

解縉安慰道:“若是大郎只想與我等一樣,做個文職,入翰林當然清貴。但是如果想要有更大抱負,這自請海外倒是一步好棋。呂宋不錯,此地資源豐富,距離我大明也不遠。兄嫂無需擔憂,這呂宋只要防範好瘴氣,台風,倒也祥和。而且如今朝廷有了蒸汽帆船,常年可以往來,想去一趟,十天半個月時間就能抵達,比那西北,西南,往來更加方便。”

歐陽婉嘆道:“理是這個理,但是心裏過不去這個坎啊……”

雖然呂宋現在也是大明,但是大部分人的心裏,那裏依舊是海外蠻夷之地。去一趟西安要一個月,長途跋涉,去呂宋只要坐船,半個月即到,但是在大部分人的心裏,西安更近,更好。

解禎期面向父母,長揖到底道:“還望父親母親成全孩兒,讓孩兒最後任性一次。”

歐陽婉的眼淚流了出來,顫聲道:“從小到大,你都不曾讓我失望過,娘又怎麽忍心不答應你!不過,你也要答應娘,最多一任,就回應天府來。”

踏上官途,就身不由己。但是解縉現在身為內閣首輔,想要調自己的侄兒回京,倒也不是難事。

解禎期堅定說道:“孩兒一定不會辜負母親期望,也會讓殿下改變對我的印象。”

這話裏的意思是,不作出一點成績來,就不肯回來了。

歐陽婉聽他這樣說,立即說道:“你若是不答應娘,娘就跟著你一起去呂宋……”

解禎期愕然,父母年歲不大,感情甚篤,難道要因為自己讓他們分開?但是要讓他直接答應母親的條件,他又有些不甘。

他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才想改變,真正沉澱下去,歷練一番。母親跟在身邊,怕是天天要心疼壞了。

這邊的糾結未休,在皇宮內,躺在朱瞻基懷裏的藍煙也因為聽到了於謙這個歷史大名人,顯得格外興奮。

“於謙可是我最敬佩的明朝三個大臣之一,沒有想到他現在已經長大了。”

藍煙已經懷孕八月,是不能侍寢的。不過朱瞻基這段時間屢次找借口,在睡覺前來跟她纏綿一會兒,安慰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