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羅馬帝國衰亡史》內容概要及評述(第3/3頁)

對於摩西的上帝創造人類和人類走向墮落的教義,諾斯替教派用褻瀆的態度加以嘲諷。對於神在六天勞動之後便要休息一天,一直到亞當的肋骨、伊甸園、生命和知識之樹、會說話的蛇、禁果,以及第一代祖先犯下輕微過失因而對全人類進行懲罰的種種說法,他們聽聽都感到不耐煩。諾斯替教派褻瀆以色列的神,說他易於沖動和犯錯,對人喜怒無常,睚眥必報,用卑劣的嫉妒心看待人們對他迷信的禮拜,使自己有所偏私的恩澤施於一個民族,局限於短促塵世的一生,因此看不出他在什麽地方具有明智全能宇宙之父的特征。

雖然吉本借著諾斯替教派之口說出這段話,但其實等於就是他對基督教基本教義所持的觀點,難怪會使教會和信徒勃然大怒。此外吉本對宗教迫害的殉教、神跡和聖徒、教階制度、聖職買賣、贖罪原則以及宗教法庭,無不大力抨擊,尤其對天主教在中世紀的作為指責極為嚴厲:

羅馬教會用暴力行動保護以欺騙手段獲得的帝國,一個和平而仁慈的宗教體系,很快就被放逐令、戰爭、屠殺以及宗教法庭敗壞。改革派受到熱愛民權和宗教自由的鼓舞,天主教的親王和教士的利益結合,不惜用火與劍來推展宗教懲罰的恐怖行動。據說,僅在尼德蘭地區,查理五世的臣民就有10萬余人倒在劊子手的屠刀之下……僅僅在一個行省和一位君主的統治階段,被處決的新教徒就遠遠超過300年時間中整個羅馬帝國範圍內早期殉教者的人數。

以上的抨擊確為事實,但是基督教在建立初期,並非要摧毀舊有信仰,造成羅馬帝國的崩潰。基督教的成長和發展,與其說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毋寧說是羅馬帝國衰亡所形成的結果。羅馬帝國擴張到達極限,道德的敗壞隨之開始,至尼祿時代已腐爛惡化不堪收拾,而基督教對倫理道德的重建,確有甚大貢獻,也可說是羅馬帝國因基督教的存在,而能苟延殘喘至14世紀。

本書結構堂皇,文辭莊嚴,內容錯綜復雜,經緯萬端,絕非一篇導言可盡其萬一,最後還是引用吉本在末章的回顧,來終結全書發展的路徑:

對向往羅馬的朝聖客以及一般讀者來說,羅馬帝國的衰亡必然會吸引他們莫大的注意,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而且最驚人的一幕。許多重大事件因果相連,互為表裏,影響世人至巨:初期愷撒維持自由共和國的名稱和形象,采用極其高明的手段和策略;隨後是軍事專制的混亂和篡奪;基督教的興起和發展,最後成為國教;君士坦丁堡的奠基;東西帝國的分治和分裂;日耳曼和西徐亞蠻族的入侵和定居;民法法典的訂定;穆罕默德的性格及其宗教;教皇在塵世的統治權力;查理曼大帝神聖羅馬帝國的復興和沒落;十字軍東征和拉丁王國的建立;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征戰;希臘帝國的覆滅;中世紀羅馬的狀況和革命等。身為歷史學家要為所選擇的題目興奮不已,在感到能力有所不逮時,只有責怪史實材料之不足。此書使我付出近20年的光陰,享受了畢生最大的樂趣。想當年我在羅馬卡皮托神廟醞釀此一構想,終能完成著述,呈獻讀者諸君披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