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略述阿拉伯地方及其居民 穆罕默德的家世、風範及其教義 在麥加傳道 逃到麥地那 伊斯蘭用劍傳播教義 阿拉伯人主動皈依和被迫降服 穆罕默德辭世及其繼承人 阿裏及其後裔的權勢和機運

我追蹤君士坦丁堡和日耳曼迅速輪替的愷撒,經過600多年以後,現在要回到赫拉克利烏斯的統治時期,在希臘王國的東部邊境停留下來。就在國家因波斯戰爭而民窮財盡,教會因聶斯托利派和一性論者的爭執而混亂不安時,穆罕默德一手持劍一手拿著《古蘭經》,在基督教和羅馬的廢墟上建立起他的寶座。這位阿拉伯先知的才華、民族的特質和宗教的精神,是東部帝國衰亡的主要因素。我們得用好奇的眼光注視這場令人難忘的變革,如何為世界各民族帶來恒久而新穎的面貌。[107]

一、阿拉伯半島的地形、氣候和自然狀況

這塊空曠的地域位於波斯、敘利亞、埃及和埃塞俄比亞之間。阿拉伯半島[108]像是不規則而又極為寬闊的三角形,從最北部的頂點位於幼發拉底河岸的貝勒斯[109]算起,1500英裏的中線終止在巴貝曼德海峽和乳香產地的底邊處。[110]在腰部的位置,從東到西就是從巴士拉到蘇伊士,也可以說是從波斯灣到紅海[111],寬度大約是中線的一半。三角形的兩邊越來越寬,南部面對印度洋的底邊已有1000英裏,整個半島的面積超過德國或法國的4倍,極大部分是所謂的巖地或沙漠。韃靼地區由於自然的力量,裝點著高聳的林地和茂密的草原,孤單的遊客置身於植物叢生的環境中,可以獲得舒適和安慰。

在阿拉伯淒涼的荒野之中,只有一望無垠的滾滾黃沙,被險峻崎嶇而又赤裸貧瘠的山脈隔斷,礫質地表沒有任何蔽蔭和庇護,整天暴露在熱帶白熾的陽光之下。呼嘯的氣流不會給人帶來清新和涼爽,特別是從西南吹來的熱風,散布瘴癘的死亡氣息。那些時而上升時而攤平的沙丘,可以形容為大海的浪濤,激烈的風暴可以埋沒整個商隊或一支大軍。水源是上天的恩惠,成為尋求和爭奪的目標,木材如此稀少使人要用別的方式來生火和取暖。阿拉伯沒有可以通航的河流,不能用來灌溉農田,更無法將貨物運到鄰近地區。山間溢流的洪水很快會被幹渴的大地吸收。那些極少見的植物都在艱困的環境中掙紮,羅望子樹和金合歡把根深植在巖石的縫裏,靠著夜間的露水得到滋潤。坑洞和水溝中存集很少的雨水,深井和清泉是沙漠的秘密寶藏。到麥加[112]去的朝聖客飽受很多天饑渴和炎熱之苦以後,只能從滿是硫黃和鹽漬的盆地裏找到一點水源,那種味道真是難以入口。

這便是阿拉伯一般氣候和地理環境的真實寫照。可怕的經驗增加了局部或暫時的歡愉的價值,一片遮蔭的叢林、一塊青蔥的草地或是一灣清澈的流水,都可以招來一群阿拉伯人定居下來,在這塊為他們和牛只提供食物和休憩的場所,辛勤種植椰棗和葡萄。濱臨印度洋的高地,因豐富的森林和降雨而顯得大為不同,氣候更為溫和,水果更為可口,人畜更為繁多,肥沃的土地讓胼手胝足的農夫獲得應有的酬勞,生產天賜的禮物像是乳香[113]和咖啡,在每一個時代都吸引著全世界的商人。要是和半島其余的部分相比,僻處海角的地區真可稱得上洞天福地,產生的奇幻色彩由於距離的遙遠而令人更為神往。這個世外桃源完全是大自然的恩惠和傑作,當地土著具有奢侈而又純真這兩種互不兼容的氣質,地下埋藏著黃金[114]和寶石,陸地和海洋都彌漫著甜美的香料氣息。這種沙漠區域、山巖地帶和農耕田地的劃分,希臘人和羅馬人非常熟悉,阿拉伯人卻一無所知。令人感到好奇之處在於,雖然當地居民的語言和習俗始終未變,但這片國土卻絲毫沒有保留下古代地理的痕跡。巴林和阿曼這些濱海的地區正對著波斯的領土。也門王國表明了阿拉伯·費利克斯的邊界,至少能夠讓人知道它的位置。勒吉德的空間廣闊一直延伸到整個內陸,穆罕默德的出生地是漢志,整個行省位於紅海的海岸。[115]

人口數量受到食物供應的制約,羅馬或波斯一個土地肥沃而工作勤奮的行省所擁有的臣民數目可能超過這巨大半島的全部土著。伊克錫法吉人[116]或稱“食魚者”沿著波斯灣、印度洋或紅海的海岸不停遷移,尋找來源不穩定的食物。在這種難以稱為社會的原始卑賤的狀況之下,這些未開化的種族沒有技藝和法律,甚至缺乏理性和語言。世代和時光在無聲無息之中不斷向前滾動,無助的族群因貧窮和生存的需要被局限在狹窄的海濱,使得後裔無法繁衍壯大。在更早的古代時期,有很大部分的阿拉伯人的確能擺脫悲慘的困境,這塊草木不生的荒野無法維持狩獵民族的生存,很快就發展出更有保障更為富足的遊牧生活。沙漠的部落數千年來從未改變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從對現代貝都因人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得知他們祖先的特征。[117]無論是在摩西還是穆罕默德的時代,他們都住在相同形狀的帳幕之中,把馬匹、駱駝、羊群趕到同樣的泉水和草地去放牧。自古以來我們在豢養一些家畜以後,勞累減少而財富增加,因而這些家畜成為阿拉伯牧人最忠心的朋友和最勤奮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