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貝利薩留遠征西西裏及狄奧達圖斯的示(534—536 A.D.)

查士丁尼以歡愉的心情冷眼旁觀哥特人的爭執不和,作為出面調停的盟友,征服者隱藏起自己日益高漲的野心。他的使臣在公開覲見時,對哥特人提出的要求是讓出利利巴厄姆的城堡,遣返10個逃亡的蠻族,以及對在伊利裏亞邊境一個小鎮發生的搶劫事件要支付合理的賠償。不過使臣私下與狄奧達圖斯談判,要他出賣托斯卡納行省,使臣同時慫恿阿馬拉桑夏,要從危險和混亂之中脫身,必要時可以放棄意大利王國。受到囚禁的女王處於無可奈何的狀況下,只得在一封偽造而且諂媚的信件上簽名。送信到君士坦丁堡的使臣是羅馬元老院的議員,將阿馬拉桑夏陷於悲慘處境的事實透露給皇帝。查士丁尼立刻派出一名新使臣,當面交代要使用一切辦法,盡量為她的生命和自由向狄奧達圖斯說項或者求情。然而這位大臣也接到冷酷而嫉妒的狄奧多拉的秘密指示,女皇害怕這位美麗的敵手有天會來覲見。這名使臣用充滿欺騙性和曖昧的話語暗示,處決一個罪犯對於羅馬人有很大的好處。[245]這位使臣接到她死亡的信息,就表示出悲傷和氣憤的樣子,以君王的名義公開提出指責,要進行神聖的戰爭,對付不忠不義的兇手。

在意大利和在阿非利加一樣,篡奪者的罪行使查士丁尼師出有名。但如果不是靠著一位英雄的名聲、精神和能力,使得原本微薄的兵力能夠增加數倍,僅就皇帝所準備的兵力,根本無法滅亡一個實力強大的王國。貝利薩留的衛隊由一支精選的部隊擔任,全部配發坐騎,使用的武器是長矛和圓盾,寸步不離追隨在他的身邊。他的騎兵部隊是由200名匈奴人、300名摩爾人和4000聯盟軍組成,步兵只有3000名伊索裏亞人。采用上次遠征的航行路線,羅馬的執政官在西西裏的卡塔納外海停泊,探查這個島嶼的軍備實力,好決定是加以征服,還是擺出和平的姿態,繼續向阿非利加海岸進發。他發現這是一個物產豐饒的地區,人民非常友善,雖然農業已經衰落,但西西裏仍舊運送谷物供應羅馬。當地沒有營舍和駐軍,歡悅的農夫可以免於壓迫和勒索。哥特人把島嶼的防務托付給居民,等到他們的信任被忘恩負義地出賣,難免要抱怨幾句。島上的民眾並沒有乞求或是期望意大利國王給予援助,他們在羅馬人第一次召喚時就表示心悅臣服地歸順。

這個行省是布匿戰爭中最早獲得的成果[246],經過長期的分離,重新回到羅馬帝國的懷抱。只有巴勒摩的哥特人守備部隊還在抵抗,但貝利薩留采用獨特的策略,縮短圍攻的時間,使他們很快投降。貝利薩留指揮船只開進港口,抵達最深入的地點,將繩索和滑輪裝在最高的桅杆頂端,然後把弓箭手拉到上面,在這個居高臨下的位置可以控制城市的防壁,作戰很容易獲得勝利。征服者領導獲勝的隊伍進入敘拉古,沿路向民眾拋撒金幣,這天正好是他光榮結束執政官任期的日子(公元535年12月31日)。

貝利薩留在古代國王的宮殿度過冬季,現存的遺址是希臘的殖民地,曾經擴展到周圍22英裏。[247]次年春天復活節前後,阿非利加的部隊發生了危險的叛變,使得原定計劃的準備工作為之中斷。貝利薩留率領1000名衛隊突然登陸,迦太基因他的親臨免於刀兵之災,2000名原來在旁觀風望色的士兵,馬上回到老長官的旗幟之下。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進軍50英裏,帶著憐憫和藐視的神情去尋找敵人。8000名叛軍聽到他的到來無不大驚失色,在他開始攻擊後就潰敗。要不是征服者火速被召回西西裏,這場名聲不彰的勝利就會恢復阿非利加的和平。因為他不在營地,所以才引起一場暴動,亟待他去安撫。[248]違紀和抗命是那個時代很常見的亂象,有才者下令,有德者從命,這種理想只存於貝利薩留心頭。

雖然狄奧達圖斯(534年10月—536年8月)出身於英雄世家,但是他對兵法一無所知,一聽到戰爭就感到厭惡。雖然他研究柏拉圖和圖利的著作,但哲學無法凈化他的心靈使之免於欲念、貪婪和畏懼的玷汙。他用忘恩負義和謀殺的手段獲得權杖,等到敵人厲聲恫嚇,就自貶帝王及國家的尊嚴。就是自己的同胞,後來也棄他如敝屣。他對傑利默的先例感到驚慌不已,害怕有一天也被鏈條拖過君士坦丁堡的街道。貝利薩留已經使他惶惶不可終日,拜占庭的使臣彼得更是危言聳聽。這名大膽而又狡猾的說客勸他簽訂一項條約,內容太過可恥,無法成為長久和平的基礎。條約裏規定:羅馬人民在向君王歡呼時,皇帝的名字在國王的前面受到贊頌;只要狄奧達圖斯豎立銅像或是大理石像,就要把查士丁尼神聖的畫像放在雕像的右邊;除非意大利的國王提出懇求,皇帝不會授予他元老院的榮譽位階;未經皇帝的同意,不準對教士或元老院議員執行死刑或籍沒的判決。懦弱的國君放棄西西裏的主權,為了表示順從,每年呈獻一頂重達300磅的金冠。在他的統治者提出需求以後,要派遣3000名哥特協防軍為帝國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