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東部使臣在阿提拉宮廷的所見所聞(448A.D.)(第2/2頁)

阿提拉的住處位於帝國中心,不會在後宮浪費時間過安逸的日子。匈奴國王要維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就不能逃離公眾的注視。他經常要主持會議,召見各國使臣。他的人民把他視為上訴的最高法庭,按照東方的習慣,他有固定的時間在木造皇宮的大門口,聽取人民的訴願。阿提拉用歡宴接待西徐亞人的王侯和貴族,東部和西部的羅馬使臣兩次受到邀請。馬克西明和他的同僚在門楣前停下來,虔誠地酹酒祝福匈奴國王身體健康、萬事順遂,然後被引導到寬廣大廳的座位上。皇家的餐桌和臥椅鋪著地毯和亞麻布,在大廳的中央高出地面的位置有幾個台階。只有阿提拉的一個兒子、一個叔父或是他所喜愛的國王,可以陪著他共享簡單而清淡的飲食。在他的兩邊按次序擺著兩排餐桌,每桌有三到四位客人。右邊是受到尊敬的上位,羅馬人有自知之明,他們的位置在左邊。貝裏克是位名不見經傳的酋長,可能是哥特族人,竟然坐在狄奧多西和瓦倫提尼安的代表前面。蠻族國君從侍酒者手裏接過盛滿葡萄酒的長腳杯,殷勤有禮地喝下,向最顯赫的來賓祝福。這位貴賓從座位上站起來,用同樣的禮節以效忠的誓詞表示他的尊敬。這種儀式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每個人或者說至少是宴會中有地位的人士,全都受到國君的歡迎和祝福。只要每道菜送到桌上就要重復這種儀式,一共有三次之多,這樣就已經用去相當多的時間了。等到所有菜肴全部撤下去,酒還是會繼續供應。兩個使臣保持清醒和正常的狀態離開夜間的宴會以後,匈奴人還是繼續盡情痛飲,不醉不休。

然而在他們告退之前,有幸見識到這個民族在歡樂宴會中所表現出來的禮儀。兩位西徐亞人站在阿提拉的臥椅前,朗誦自己所寫的詩篇以頌揚君王的英勇和勝利。大廳立刻陷入深邃的寧靜,和諧的聲音吸引來賓的注意,他們全部沉醉在永恒的回憶之中。武士的功勛受到贊頌,眼裏閃爍著沖鋒陷陣的光輝,等不及要躍馬浴血奮戰。老人流出失望的眼淚,他們再也無法分享戰爭的光榮和勝利。[71]這種娛樂方式可以培養他們的武德。接著就是詼諧的鬧劇,倒是能夠達到雅俗共賞的程度。一個摩爾人和一個西徐亞人小醜,他們那種畸形醜陋的面貌、荒謬可笑的服裝、滑稽逗趣的姿態、荒誕諷刺的言辭,把拉丁語、高盧語和匈奴語混淆運用,用讓人無法理解的奇腔怪調,激起粗俗觀眾的哄堂大笑,整個大廳回響著歡呼的聲音,充滿快樂的氣氛。在這種縱情喧鬧的狂歡場合,只有阿提拉神色未改,保持堅定不為所動的態度,一直到他最年幼的兒子伊爾納克進來之前,都沒有絲毫的松懈。他帶著笑容用父愛的慈祥擁抱他的小孩,用手溫和地捏一下他那細嫩的面頰,流露出他的偏袒和溺愛。畢竟預言家曾說,伊爾納克在未來要成為家族和帝國的中流砥柱。

兩天後,使臣再次接到邀請,有機會感謝阿提拉的文雅風度和待客之道。匈奴國王花了很多時間與馬克西明進行親切的交談,但是殷勤的態度突然被粗魯的言辭和傲慢的指責所打斷。他之所以發怒是出於圖利的動機,為了樞機大臣君士坦提烏斯的私人要求,他表現出非常失禮和唐突的行為。阿提拉說道:“皇帝很久以前答應為君士坦提烏斯找一位富有的妻室,要是讓他感到失望,那麽羅馬皇帝就是一個說謊的騙子。”使臣在第三天告辭歸國,有幾名俘虜不停地向他乞求帶他們回國,經過匈奴人同意並付出合理的贖金後,他們獲得了自由。除了皇室的禮物之外,每位西徐亞貴族都送給他一匹馬,作為最貴重而有用的禮物。馬克西明沿著原路返回君士坦丁堡,與阿提拉的新使臣貝裏克同行。雖然兩人不小心產生爭執,但馬克西明只要想到自己艱辛的旅程對於維持兩國的聯盟與和平有所貢獻,就覺得很欣慰。[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