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耳曼人入侵高盧所造成的後果(406 A.D.)

勝利的名聲,尤其是奇跡的發生,催生了非常誇張的說法,說是從波羅的海地區遷移過來的大軍甚至整個種族,全都悲慘地滅亡在佛羅倫薩城下。確實拉達蓋蘇斯本人、他的勇敢而忠誠的夥伴以及占據各自種族三分之一以上的蘇維匯人、汪達爾人、阿蘭人和勃艮第人,追隨著將領的旗幟全軍覆沒。[245]這樣一支聯合大軍真是令人驚奇,不過引起分裂的原因倒是非常明顯而有說服力:家世出身所產生的驕縱心理、英勇行為帶來的傲慢無禮、高高在上的指揮激起的嫉妒羨慕、不願屈居下屬的憤怒情緒、各持己見不願讓步的爭執,種種因利益和情感所產生的對立不和,在這麽多的國王和武士之間不斷發生,何況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謙讓和服從。拉達蓋蘇斯被擊敗後,日耳曼還有兩個很大的群體,人數都在10萬以上,仍舊維持著相當的武力,在亞平寧山和阿爾卑斯山之間,或是在阿爾卑斯山與多瑙河之間流竄,很難確定他們是否想為領袖之死雪恥復仇,或僅僅是想發泄憤怒的情緒。斯提利科的謹慎和堅定使蠻族的目標發生轉變,他所采取的策略是既阻止他們進軍,又不阻止他們撤離。他最關心的是羅馬和意大利的安全,至於犧牲遙遠行省的財富和安寧,在他而言不僅漠不關心,而且在所不惜。[246]潘諾尼亞的逃兵加入了蠻族的陣營,使他們明了整個地區和道路的狀況。阿拉裏克曾經計劃入侵高盧,最後卻是由拉達蓋蘇斯大軍的殘部著手執行。[247]

然而,要是他們抱著一廂情願的想法,以為居住在萊茵河兩岸的日耳曼部落會給予他們幫助,那麽希望就會落空。阿勒曼尼人保持無所作為的中立態度,法蘭克人用忠誠和勇氣來防衛羅馬帝國的安全。斯提利科為了應付目前的局勢,第一步行動是盡快從萊茵河順流而下,目的是籠絡住黷武好戰的法蘭克人,使其不致有變,以確保雙方牢固的聯盟關系,還有就是使威脅共和國和平的心腹大患能夠離開意大利。馬爾科米爾是法蘭克人的一位國王,他違反了本應遵守的條約,在羅馬官員主持的法庭公開定罪,對他最後的判決卻相當仁慈,只是將他流放到遙遠的托斯卡納行省。這種罷黜有損國王的尊嚴,卻沒有激起臣民的憤慨,他們反而處死想要替他報仇的桑諾,並且忠於斯提利科所選擇支持的國王。

當北部的民族大遷移,引起高盧和日耳曼的邊境動蕩不安時,法蘭克人英勇迎戰由汪達爾人組成的大軍。汪達爾人根本不顧敵手過去給他們的教訓,再次與蠻族聯軍分離,采取單獨的作戰行動,結果因為魯莽輕進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兩萬汪達爾人連同他們的國王戈迪吉斯克拉斯在戰場被殺。要不是阿蘭人的騎兵隊前來解救,揮軍蹂躪法蘭克人的步兵,汪達爾人整個民族都會遭到滅絕的命運。法蘭克人在進行了堅強的抵抗後,被迫放棄無法占到優勢的鬥爭。戰勝的同盟軍向前追擊,在那年最後一天(公元406年12月31日),此時嚴寒的季節已經使萊茵河全部凍結,他們在毫無抵抗的狀況下揮軍進入高盧未設防的行省。蘇維匯人、汪達爾人、阿蘭人和勃艮第人這次的入侵具有歷史意義,他們再也沒有後撤。這可以被看作羅馬帝國在阿爾卑斯山以外地區衰亡的先兆,萊茵河這一天然的屏障已完全被突破,再也無法起到分割野蠻和文明國家的作用。

日耳曼的和平,多少年來一直取決於法蘭克人的歸附和阿勒曼尼人的中立,但在此時,羅馬的臣民絲毫沒有覺察到趨近的災難,還在享受平靜和繁榮的景況,很少會為高盧邊境的安定祈福。他們的牲口和牛群獲得允許在蠻族的草地放牧,獵人深入幽暗的黑希尼亞森林,既不畏懼也無危險。[248]萊茵河的兩岸就像台伯河一樣,到處都是優美的住宅和耕種的農莊。要是一個詩人順流而下,他會疑惑不知哪一邊是羅馬人的疆域。這種和平與富裕的景色突然變成赤地千裏的大漠,只有冒煙的廢墟使人為的荒蕪有別於自然的孤寂。門茨這個蓬勃發展的城市,遭到蠻族的入侵,全城被毀無寸瓦之覆,數千基督徒在教堂遭到慘無人道的屠殺。沃姆斯受到長期圍攻一直堅守不降,城破後市民已無噍類。斯特拉斯堡、斯皮爾斯、蘭斯、圖爾奈、阿拉斯和亞眠,都忍受著沉重的負擔,遭到日耳曼人殘酷的壓迫。毀滅一切的戰火從萊茵河畔蔓延開來,遍及高盧17個行省的大部分區域。把海洋、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之間的人民富足而範圍廣大的國度,全部放棄給蠻族。他們把教會的主教、元老院的議員以及處女,全部混雜在一起驅趕著前行,大車裝滿從他們的家庭和祭壇上搜刮來的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