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阿塔納修斯和亞歷山大裏亞的動亂(362 A.D.)

亞歷山大裏亞的動亂平息後,阿塔納修斯的競爭對手因素行不良而垮台,阿塔納修斯便在人民的歡呼聲中登上寶座(公元362年2月21日)。大主教的宗教熱情因謹言慎行而受到約束,在行使權力時,難免傾向於在觀念上和人民取得諒解,而非激起他們的對立情緒。他在教會的工作不僅限於狹窄的埃及境內,活躍而博學的頭腦掛念的是整個基督教世界的狀況。而且阿塔納修斯的年齡、品德和聲望,都使他在基督教危急存亡的時刻,能夠擔負起身為教會獨裁官的重任。從西部多數派主教出於無知或無奈在裏米尼宣言上簽字起,到現在還不過3年的時間,他們對正統教會的弟兄不分時機的嚴厲做法,不僅感到懊惱,相信也必然會心懷恐懼。如果這些主教的傲氣勝過信仰,或許會投入阿裏烏斯派的懷抱,避免受到當眾悔過認罪的屈辱,使自己降到世俗下等人的地位。基督教內部因聖格的結合與分離所引起的紛爭,在正統基督教會學者之間愈演愈烈。這個形而上學的爭論正在逐步擴大,將使希臘教會和拉丁教會公開形成永久的分裂。為此基督教特別召開了一次宗教會議(非常明智地使用阿塔納修斯的名義,而且他也親自參加了,因而具有宗教大會的權威性),會議規定了所有一時誤入歧途的主教,只要在尼西亞信條上簽名,無須正式承認過去的錯誤,也不會對他們原來所持的學術意見加以深究,便可以恢復教內的活動。埃及大主教的建議早已使高盧、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的教士在心理上對接受這種正面的措施有所準備。同時,盡管還有一些強硬派堅決反對,[105]但對於共同敵人的恐懼,卻增進了基督教內部的和平與妥協。

埃及大主教憑著高明的手段和持續的努力,在皇帝帶有敵意的詔書對局勢進行幹預以前,已設法使和平的局面更為穩定。厭惡基督徒的尤裏安把發自內心的憎恨全加在阿塔納修斯的頭上。尤裏安為了主教的緣故,任意實施差別待遇,至少在精神上與過去發布的宣言相抵觸。他堅持認為雖然他曾下令從流放地召回加利利人,但是有一點要求,就是不能依靠普遍的寬恕而全面恢復原來在教會的領導職位。一個曾由多位皇帝判刑的罪犯,竟敢無視法律的尊嚴,不等得到君主的命令,就擅自登上亞歷山大裏亞大主教的寶座。尤裏安對這種狂妄的行為感到震驚,再次將阿塔納修斯逐出該城(公元362年10月23日),作為對莫須有罪行的懲罰。他自認合乎正義的舉動必然會得到虔誠的臣民的擁護,心中感到極為欣慰。然而,民眾接連提出的強烈要求很快讓他明白,亞歷山大裏亞大部分民眾都是基督徒,堅決要和受盡苦難的大主教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尤裏安雖然明了真相,卻並沒有收回成命,反而變本加厲把流放阿塔納修斯的命令擴大到適用於整個埃及的基督徒和教士身上。廣大民眾的宗教熱情使得尤裏安更要堅持到底,他已經提高警覺,如果讓一位敢作敢為並深得人心的領袖,出來領導一個已經十分混亂的城市,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危險。從他那些憤怒的言辭中,不難看出他對阿塔納修斯的勇氣和能力極為忌憚。埃及行政長官埃克狄烏斯基於謹慎,也可能出於疏忽,對皇帝的命令拖延不予處理,直至遭受嚴厲的斥責後才打起精神來辦理。尤裏安說道:

盡管你對其他一些問題沒有寫報告給我,至少你有責任告訴我,對於處理神明的敵人阿塔納修斯,你有什麽看法。我早已把我的意圖告訴過你。現在我用塞拉皮斯之名發誓,如果阿塔納修斯在12月還沒有離開亞歷山大裏亞,不,要是還沒有離開埃及,我將對你的政府官員罰款100磅黃金。我的脾氣你很清楚,我不輕易責備人,但是更不會輕易饒恕人。

為強調問題的嚴重,這信的後面還加上皇帝親筆寫的附言:

這種對神明侮慢的態度使我非常悲傷和氣憤,沒有什麽事能比聽到阿塔納修斯被趕出埃及,更能使我感到欣慰。這個討厭的壞蛋,在我的統治下有幾位地位很高的希臘貴夫人接受洗禮,這都是他進行宗教迫害造成的結果。

他沒有下達明確的命令將阿塔納修斯處死,但埃及行政長官很清楚,執行這位盛怒君主的命令時,超過標準比不及標準對自己來說要安全得多。大主教謹慎地隱退到沙漠修道院裏去,靠著一貫的機智行動,巧妙避開敵人設下的陷阱,繼續活下去直到獲得最後的勝利。皇帝在生前曾用令人膽寒的語言宣稱,他認為所有加利利派的毒箭都集於阿塔納修斯一身。[106]

我在此要忠實敘述尤裏安試圖玩弄權術,使自己擺脫宗教迫害的指責或惡名,卻依舊能收到實際效果。一位賢君的心靈和意識,竟受到置敵手於死地而後已的瘋狂情緒毒害。那麽我們也必須承認,基督徒遭受的真正的苦難,完全是人類的激情和宗教的狂熱所造成。最早傳播福音的門徒具有馴良和恭順的美德,對於他們的繼承人而言,只是值得頌揚的目標,並非願意仿效的模範。基督徒掌管帝國行政部門和教會機構長達40余年,他們沾染上了功成名就的傲慢惡習,並深信只有聖徒才有資格統治世界。懷有敵意的尤裏安決定剝奪君士坦丁仁慈慷慨地給予一些教士的特權,他們便大呼自己受到了迫害;而對崇拜偶像者和異端制造者的廣泛寬容,卻被正統基督教教派看作是可悲的、不能容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