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君士坦丁對基督教的指導和最後的受洗(337 A.D.)(第2/2頁)

驕傲的君士坦丁拒絕接受新入教者的恩典,讓人難以解釋或原諒,但是他的洗禮一再延遲,倒是可以用基督教會古老習慣的準則和做法加以說明。洗禮儀式[296]由主教親自主持,加上幾個教士的協助,時間是莊嚴的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之間的50天[297],在教區大教堂裏舉行。這段神聖的日子裏,有一批兒童和成年人被教會接納。審慎的父母常常把自己兒女的洗禮推遲到他們能明白自己所許諾的責任時。古代嚴厲的主教一定會要新入教的教徒經歷兩年或三年的見習期,而那些新加入的教徒出於各種世俗或宗教方面的原因,很少表現出急於要擁有基督徒身份的迫不及待心情。洗禮儀式可以全面和徹底消除一切罪孽,受洗後的靈魂將立即恢復原來的純真,從此可以永遠得救。在那些改信基督教的人士中,有許多人認為,把令人肅然起敬而無法重復舉行的儀式匆忙地履行完畢,或者是把失去無法再得而又極為貴重的恩典輕易地加以拋棄,是很不明智的事。推遲洗禮卻可以放縱自己的情欲,享受現實世界中的一切樂趣,同時又能把確保得以贖罪的簡便辦法掌握在自己手中。[298]福音書具有的極為崇高的理想,在君士坦丁感情上所留下的印象,與在他思想上所產生的影響,相比起來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所指引的偉大目標,君士坦丁走過了一條黑暗而又血腥的戰爭和謀略之路,在獲得全盤勝利之後,更毫無保留讓自己完全聽任命運的播弄。

君士坦丁不去強調超越圖拉真和安東尼,因為他有理由相信他的作為在他們不完美的英雄主義和不信上帝的哲學思想之上。然而,處於巔峰期的君士坦丁,卻把年輕時代獲得的聲譽完全斷送。隨著逐漸深入認識真理,相應的行為卻愈來愈背離仁德規範,就在他召開尼西亞宗教會議那年,他處決了自己的長子,也可說是謀殺,使得宗教史上最高貴的盛典受到玷汙。從此事發生的日期,可駁斥無知和惡毒的佐西穆斯那毫無道理的說法[299],那就是在克裏斯帕斯死後,身為父親的君士坦丁非常悔恨,但他能從基督教教士那裏獲得贖罪,反倒是異教徒祭司不願給予。克裏斯帕斯的死亡,使君士坦丁在選擇宗教的問題上不能再猶豫不決。他不可能到現在還不了解,教會確實有一種無比靈驗的處方,只不過他不願服用而一再向後延,直到死亡臨頭不能再反悔時,因為反悔就會帶來危險。到他最後一次病中,他在尼科米底亞的皇宮召見幾位主教,主教看到他熱切請求,於是為他進行洗禮。他們聽到皇帝鄭重宣稱,他在余生一定要做到不愧為基督的門徒,以及他受過洗禮穿上新入教者的白袍以後,很謙恭地拒絕再換上皇帝紫袍的做法,無不使在場的主教受到很大的啟發。君士坦丁的榜樣作用,以及他的威望似乎支持了推遲洗禮的做法。[300]後來的暴君因而相信,在長期統治中可能雙手沾滿無辜者的鮮血,全都會在帶來新生的聖水中沖洗得一幹二凈。這種濫用宗教教義的錯誤解釋,對於高尚品德的形成造成非常危險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