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基督教教會合法地位的建立和傳播(312—438 A.D.)

慷慨的庇主將基督教置於羅馬世界的寶座,教會用感恩之心高度贊揚他的美德,原諒他的過錯。希臘人不會忘記慶祝皇室聖徒的節日,在提到君士坦丁的名字時,特別會冠以形同使徒尊稱的名號。[301]當然,這也不過是一種比喻,如果指的是神聖使徒的品德,就會變成非常誇張而又俗氣的奉承話。但是,如果這種對比只限於基督福音獲得勝利的程度和次數,那麽君士坦丁的功勞並不亞於上帝的使徒。他頒布寬容基督教的詔書,將阻礙基督教前進的世俗不利因素全部排除,基督教眾多活躍的教士都得到承諾和慷慨的鼓勵,讓他們自由地運用打動人心的說法,用理智和宗教的熱忱宣揚神啟的真諦。兩種宗教勢力真正處於均勢狀態的時間很短暫,野心和貪婪的銳利眼光很快就會看出,加入基督教不論對眼前的利益還是將來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處。[302]對財富和榮譽的希求、一位皇帝做出的榜樣、他的勸說以及他那不可抗拒的笑容,在皇宮裏充斥著唯利是圖和奴顏婢膝的人群中,一定會為基督教拉到不少信徒。有些城市自願拆除原來的神廟,以顯示日益增加的宗教熱情,結果都被授予某些特權,能夠獲得人民群眾的捐贈。東部的新都城君士坦丁堡,從未遭受過偶像崇拜的玷汙,更因這種獨特的優越條件而受到眾人景仰。[303]社會下層民眾的行為準則以模仿為主,在出身、權勢或財富方面處於優越地位的人士一旦改變信仰,那些附屬於他們的群眾立即紛紛效法。[304]據說在一年中,除相應數目的婦女和兒童外,就有1.2萬位男士在羅馬接受洗禮,又說,皇帝許諾贈給每個改變信仰的人一件白袍,外帶20個金幣。如果這些說法屬實,要讓一般民眾得救也未免太過容易。

君士坦丁強勢的影響力,並不僅限於他短短的一生,或所統治的疆域之內。他讓自己的兒子和侄兒所受的教育,確保帝國有一批信仰更為堅定和虔誠的王子,因為他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便已經被灌輸基督教精神或有關基督教的學說。戰爭行為和商業活動已把福音教的知識傳播到羅馬帝國以外的地區,蠻族原來對出身卑賤而又奉令信仰的教派,產生反感而深為厭惡,但很快就仿效起世上最偉大的君王和最先進的民族,對他們信仰的宗教表示無限崇敬。聚集在羅馬軍隊旌旗下的哥特人和日耳曼人,對高舉在軍團前面閃閃發光的十字架,願當作勝利的象征而奉獻犧牲,他們兇狠的同胞同時獲得宗教信仰和人性仁慈的教育。伊比利亞和亞美尼亞的國王仍舊崇拜原來的保護神;而他們的始終保存基督徒名稱的臣民,很快就與羅馬教友建立起神聖而永恒的聯系。在戰爭期間的波斯基督徒,有人懷疑他們寧可不要國家,也不會放棄信仰的宗教。但是只要在這兩大帝國之間出現一絲和平,祆教祭司的迫害行動在君士坦丁的幹預下就會受到有效的制約。

福音教的光芒照亮印度的海岸,原來深入阿拉伯半島和埃塞俄比亞的猶太人殖民地,全都反對基督教的擴張,但是當地人士對摩西的啟示早已有所了解,傳教士的努力因而在某些方面更易於收到成效。君士坦丁時代的弗魯孟提烏斯,終身致力於傳教工作,要使封閉地區的人民改變宗教信仰,至今仍受到阿比西尼亞人的尊敬。在他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統治時期,提奧菲盧斯[305]的出生地是印度,曾被同時授予大使和主教職務,帶著皇帝送給薩巴人或荷美萊特人的200匹純種卡帕多細亞馬,乘坐在紅海航行的船只。提奧菲盧斯還帶了許多其他有用的新奇禮物,可能引起蠻族的欽羨和贏得他們的友情。他花費好幾年的時光,走遍這片灼熱的土地,成功在各處進行宗教事務方面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