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提比略到伽利埃努斯時代基督徒之景況(第2/2頁)

由於奧利金的虔誠和學識在東方極為知名,馬梅婭皇太後途經安條克時,表示願意召見他談話。奧利金當然接受了這一殊榮,對於這樣一位手段高明而又積極進取的女性,雖然不敢奢望其改信基督教,但還是盡情地對其加以勸導,讓對方能夠接受他們的教義,最後很光彩地返回了在巴勒斯坦的退隱住所。[454]馬梅婭對宗教信仰所秉持的觀念,後來被她的兒子亞歷山大承襲。皇帝出於虔誠之心,雖然做法並不明智,卻對基督教表現得極為關切。他在私人教堂裏供奉了亞伯拉罕、奧爾甫斯、阿波羅尼烏斯和基督的神像,以示對他們恰如其分的崇敬,因為正是這些聖者曾以種種方式教導人類,要向無處不在、至高無上的神頂禮膜拜。[455]他的家屬當中有人公開表示信奉更純潔的信仰,實際遵守基督教的儀式,在宮廷裏或許也是第一次有主教出入。亞歷山大逝世以後(235 A.D.),慘無人道的馬克西明,對不幸的恩主遺留下來的寵臣和奴仆發泄自己的憤怒,於是一大批各種身份的男女基督徒,便卷入一場不分青紅皂白的大屠殺中,因而這場殺戮便被不恰當地稱作宗教迫害。[456]

不管馬克西明生性如何殘忍,他對基督徒泄憤所產生的迫害,不僅範圍有限,時間也很短促。虔誠的奧利金一心要為主犧牲,仍然存活在世,繼續向專制君王灌輸福音書的真理。他給菲利普以及菲利普的妻子和母親寫了好幾封勸善的信(244 A.D.)。等到出生於巴勒斯坦的禁衛軍統領篡奪王位,便立即成為基督徒的朋友和保護人。菲利普對這個新教派公開表示好感和偏愛,甚至教堂執事都獲得尊敬,當時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傳得繪聲繪影,懷疑皇帝改信新教。[457]後來還有人據此編造一套故事,說他謀害無辜的先帝,只有靠懺悔和行善來贖罪。菲利普的統治結束,緊接著是帝國的新君即位(249 A.D.),新政府立即開始對基督徒進行殘酷壓迫。要是與短促的德西烏斯統治下所受到的待遇相比,他們會覺得自圖密善時代以來的處境,簡直可以稱為完全的自由和絕對的安全。

從德西烏斯皇帝的道德操守來看,我們難以相信,他之所以運用殘酷的手段,只是對前代皇帝寵信的人懷著卑劣的仇恨情結。更為可信的是,他為了恢復羅馬的淳樸風氣,要徹底執行所規劃的計劃,渴望把帝國從罪惡的迷信中解救出來。於是一些最重要城市的主教不是遭到流放,就是處死。地方官員全面提高警覺,阻止羅馬教士進行新的選舉,時間長達16個月之久。當時基督徒認為,皇帝寧願出現一位皇位競爭者,也不能容忍首都有一位主教。[458]如果我們設想,德西烏斯具有不可思議的洞察力,發現基督教在謙恭外表的偽裝之下隱藏著驕傲之心,或者德西烏斯有先見之明,得知世俗的統治從精神的權柄中逐漸升起,那麽,他把聖彼得的繼承者當作奧古斯都繼承者最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也不會感到奇怪。

瓦萊裏安的統治顯得輕率易變和反復無常,這和羅馬監察官的威嚴極不相稱。在他的統治前期(253—260 A.D.),寬容的態度甚至超過被疑為暗奉基督教信仰的君主。但在最後三年半的時間裏,他卻因為一位大臣而全心信奉埃及迷信,受到誘導采用前代皇帝德西烏斯的論點,恢復實行嚴厲的統治。伽利埃努斯執政為帝國帶來了更大的災難,卻恢復了教會安寧,頒發的敕令就其主旨像是承認主教公開的職位,使得基督徒完全可以自由舉行宗教活動,過去的法令雖然沒有正式廢除,卻漸漸聽任湮沒無聞。這樣一來(除了歸之於奧勒良皇帝的敵意以外),基督徒接連度過40多年的繁榮時期,但是對於他們所重視的德行而言,較之最為嚴酷的迫害時期更要危險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