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所造成的影響

以上就是古代日耳曼人的生活狀況和風俗習慣。他們生活地的氣候,他們的缺乏學識、技藝和法律,他們的榮譽感、俠義心和宗教觀以及那自由意識、崇尚武力和渴望冒險進取的精神,全都有助於形成一個產生軍事英雄的民族。然而我們發現,從瓦魯斯戰敗到德西烏斯臨朝,250多年來,這些可怕的蠻族對於帝國萎靡頹廢和奴隸充斥的行省,很少進行大規模的襲擊,也沒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的擴張受到缺乏武器和紀律的阻礙,而其對羅馬的憤怒也因古代日耳曼內部的紛爭而轉移。

其一,一個民族控制了鐵以後不久就可以控制黃金,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是日耳曼粗野的部落,同時缺乏這兩樣有價值的金屬,只有獨自慢慢去尋找,獲得一種接著就可以得到第二種。從外表就能看出日耳曼軍隊缺乏鐵,他們很少使用刀劍和長槍,他們的弗拉邁(這是日耳曼的名字)是頂部裝著銳利而狹小鐵尖的長矛,需要時可以從遠處投擲,也用來做近身戰鬥時的沖刺。他們的騎兵帶著這種矛和一個盾,就感到心滿意足。為了增加步兵的戰力,他們選擇散開隊形,盡力投射標槍。他們所謂的軍裝是一件寬大的披風,木頭盾牌和柳條盾牌上僅有的裝飾就是一片混雜的顏色。少數族長因穿著胸甲而顯得與眾不同,很少人有戴頭盔的習慣。雖然日耳曼人的馬匹外形不美觀,速度也不夠迅捷,沒有受過羅馬的馬術訓練,但有幾個國家卻以騎兵贏得很高的聲譽。大體來說,日耳曼軍隊的主力是步兵,[488]按照部落和家族的次序,排成幾列縱隊。這些半武裝的戰士,無法忍受疲累與等待,總以狂嗥的叫囂和混亂的隊列沖向戰場,有時會發揮天生的勇氣,戰勝虛有其表的羅馬傭兵。蠻族只知傾全力發起第一擊,但是不知道整頓部隊再戰或是退卻以保持實力。他們認為被擊退就是戰敗,戰敗的結果通常是全軍覆滅。

羅馬軍人擁有全副盔甲,除此之外,他們的紀律、訓練、陣式、設防的營地和各種投射機具無不齊全完備。面對這樣的羅馬軍隊,蠻族竟敢憑著血氣之勇,在戰場上迎戰由軍團構成的主力,真是令人感到驚訝無比。何況羅馬軍隊還有協防軍所屬的各種部隊來支援他們的作戰。這種競爭實在太不公平,到了後來,羅馬軍隊被奢靡和怠惰的習性銷蝕了精力,被抗命和叛亂的風氣敗壞了紀律。等到把蠻族組成的協防軍帶進羅馬的軍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很危險的舉措,因為這樣就教會了日耳曼人運用戰術和戰法。雖然在開始時所使用的協防軍數量不大而且有嚴密的防備,[489]但是從西維利斯的案例來看,羅馬人相信這種危險是貨真價實的。在尼祿死後的內戰期間,這位智勇雙全的巴塔維亞人,擬訂了一個極具野心又極有創意的計劃,所以他的敵人才拿他來跟漢尼拔和塞多留做比較。[490]8個巴塔維亞步兵支隊,在不列顛和意大利戰爭時名聲大噪,這時就投靠在他的旗幟之下。西維利斯遂領著這支日耳曼軍隊進入高盧,說服特雷武和朗格勒等有實力的城市支持他的理想目標,使他能夠擊敗羅馬軍團,摧毀設防的營地。他使用在羅馬軍隊服役時所獲得的軍事知識來對抗羅馬人,最後經過一場頑強的鬥爭,屈服在帝國的勢力之下。西維利斯以光榮的條約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國家,巴塔維亞人仍舊據有萊茵河口的海島,[491]是羅馬君王的盟友而不是仆人。

其二,古代日耳曼要是能聯合起來,所產生的力量必然非常巨大。地域廣闊的國家可能有100萬戰士,全部都是適齡的壯丁,可以立即發揮作用。但是這批兇狠的群眾,經常被各種懷有敵意的企圖所刺激,無法協調合作,完成有利於整個民族的偉大計劃。日耳曼分裂成四十幾個獨立的國家,就是在每個國家當中,也經常有幾個部落聯合起來,不僅組織松散,而且容易造成危險。蠻族很容易被激怒和煽動,他們不會原諒別人對他們造成的傷害,更不要提公然的侮辱,引起他們的憤怒就會流血,而且記仇不願和解。打獵和飲酒的亂哄哄宴會上,經常發生的偶發性爭吵,就足夠在整個民族之間產生心結。任何重要的族長所領有的私人采邑,都可以將這種不滿在他的追隨者和盟友之間播散開來。對無理取鬧的報復,搶劫不設防的地方,都是引起戰爭的原因。日耳曼是最令人感到畏懼的國家,用杳無人煙和保持原狀的廣闊邊疆,來環繞自己的領土。[492]鄰國與他們保持相當的距離,證明他們感到武力的恐怖,用這種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能保護自己的國家免於突然受到侵略的危險。塔西佗曾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