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波斯帝國與羅馬帝國連年戰爭(165—226 A.D.)

阿爾達希爾憑著英勇善戰和指揮才能,從帕提亞古老的皇族手中奪走統治東方的權杖。他面臨的更艱巨的工作,那就是要在極為遼闊的波斯建立團結合作、上下一心的政府。

阿薩息斯懦弱縱容,讓自己的兒子和弟兄以世襲的方式,占有重要的行省和王國主要的機構。18名最有權勢的行省總督,又被稱為維塔克梭,獲準擁有王侯的頭銜。喪失實權但仍然驕縱的君主,對保有管轄眾多王侯的名義而感到心滿意足,即使從勢力範圍內山區裏的蠻族部落,到上亞細亞的希臘城市,[423]都不承認也不服從更高的權威。帕提亞帝國真是虛有其名,所展現的統治方式,與歐洲通行的采邑制度[424]毫無差別。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阿爾達希爾這位積極進取的勝利者,率領一支紀律嚴明的大軍,親自巡視波斯每一個行省,擊敗最頑強的反叛分子,攻占最堅固的防禦工事,[425]用武力展現恐怖的手段,為和平開設降服的道路。對於頑抗不從者,為首之人處死,追隨者從寬處置,[426]心悅誠服的歸順者就賞賜官位和財富。

高瞻遠矚的阿爾達希爾,除了他自己以外,不許再有人擁有國王的頭銜,消除一切隔離帝座和人民的中間勢力。他擁有的王國的面積和現代波斯幾乎一樣,四周是海洋與大河,像是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亞拉克西斯河、阿姆河、印度河、波斯灣和裏海,這些構成波斯天然的邊界。[427]在公元3世紀時,整個國家估計有554座城市,6萬個村莊,約4000萬人口。如果拿薩珊王朝和塞菲王朝的統治,以及祆教和伊斯蘭教的政治勢力做一比較,我們獲得結論:阿爾達希爾的王國至少有同樣多的城市、村莊和居民,但是不可否認,在每個時代,海岸沒有優良的港口,內陸缺乏灌溉的水源,對波斯人的商業和農業都極為不利。但是他們認為,僅憑著人口的數目就值得誇耀。

阿爾達希爾以雄心壯志擊破地方諸侯的抗拒,然後開始威脅鄰近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他的前任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時,曾經肆意侮辱過波斯。他很輕易地戰勝粗野的西徐亞人和軟弱的印度人,但是羅馬人則不然,從前曾侵犯過波斯而且現在仍舊保持強大的勢力,對這個敵人必須大動幹戈,全力以赴。圖拉真的勝利為羅馬贏得了40年的平靜時光,這是英勇作為和穩健政策的成果。從馬可繼位到亞歷山大臨朝這段期間,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曾經發生兩次戰爭,雖然阿薩息斯動用舉國之力,與羅馬的局部武力相抗爭,但是一般說來還是後者較占優勢。馬克裏努斯受到王位不穩和生性懦弱的影響,花費200萬英鎊買到和平,但是馬可的部將、塞維魯皇帝及其子,在亞美尼亞、美索不達米亞和亞述建立了許多勝利紀念碑。他們的戰功很不巧被內部的變革所影響,以致無法將之完整敘述。我們只要看到塞琉西亞和泰西封這兩個大城不斷受到刀兵之災,就可略知一二。

塞琉西亞位於底格裏斯河西岸,在古代巴比倫的北方距離大約45英裏,是馬其頓征服上亞細亞的首府。[428]亞歷山大帝國覆滅很多年後,塞琉西亞仍舊保持著希臘殖民地的特性,那就是藝術生活、軍事武德和愛好自由。獨立的共和國由300名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所統治,人民當中包括60萬公民,城池堅固,只要國內各階層和諧相處,就不將帕提亞人的實力放在眼裏。但是各派系瘋狂的傾軋,逼得請求共同的敵人給予危險的援助,而這個敵人已經虎視眈眈站在殖民地門口。帕提亞的君王就像統治印度的蒙兀兒大君,[429]喜歡過西徐亞祖先的遊牧生活,皇家的營地經常搭蓋在底格裏斯河西岸,距離塞琉西亞只有3英裏的泰西封平原上。宮廷的奢侈豪華和專制獨裁,聚集著形形色色數不清的隨伴事物,泰西封這個小村落立即膨脹成為一個大城市。[430]

馬可在位時,羅馬將領深入泰西封和塞琉西亞(165 A.D.),受到希臘殖民地友好的接待,拿出滅此朝食的精神攻擊帕提亞國王的居留地,但這兩座城市最後卻走向了相同的命運。塞琉西亞遭到燒殺擄掠,30萬居民遭屠殺,玷辱羅馬勝利的榮譽。[431]塞琉西亞與強敵為鄰而耗盡國力,慘遭致命的打擊,沉淪到萬劫不復的地步。泰西封經過33年的休養生息,完全恢復力量,能夠頑強對抗塞維魯皇帝的圍攻(198 A.D.),但最後城池被攻破,親自鎮守的國王倉促逃走,1萬名俘虜和豐富的戰利品,用來獎賞羅馬士兵的辛勞。雖然經歷這樣多的災難,泰西封依然是繼巴比倫和塞琉西亞以後,東方世界最大的首都之一。波斯君王夏天在埃克巴塔納享受米地亞山區的涼爽微風;泰西封氣候溫和,成為他冬天行宮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