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羅馬帝國的行省(第2/3頁)

雷提亞行省早先是溫德尼西亞人居住的地區,整個區域的一方是從阿爾卑斯山的山巔延伸到多瑙河河岸,另一個方向是從多瑙河源頭到因河的會合口。這片平原目前大部分是巴伐利亞選侯的領土,首府奧格斯堡受到日耳曼帝國憲法保護。格裏森人在山區平安度日,蒂羅爾是奧地利皇室眾多行省之一。

位於因河、多瑙河和薩沃河之間的廣大地區,在古代的名稱是諾裏庫姆和潘諾尼亞,現在有奧地利、施蒂裏亞、卡裏西亞、卡尼奧拉、下匈牙利和斯拉夫尼亞。在最早的原始自主狀態下,兇野的原住民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受到羅馬統治以後,仍然能夠精誠團結,保持小家庭的制度。這裏現在有日耳曼國王的宮廷,成為奧地利的權力中心,基於實力自稱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樣稱呼並不很適切,除去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奧地利的北部地區,以及位於蒂薩河和多瑙河之間的匈牙利部分,都是後來獲得不算在內,奧地利皇室其余的領土屬於羅馬帝國疆域之內的,就面積而言只占很小的比例。

達爾馬提亞若被稱為“伊利裏亞”可能更加適當,這是位於薩瓦河和亞得裏亞海之間的狹長地區,海岸的精華部分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一個行省,還有一個很小的拉古薩共和國,仍保留古代的名稱。內陸部分使用斯拉夫尼亞人的名字,稱為克羅地亞和波斯尼亞,前者接受奧地利的統治,後者受土耳其總督管轄。但是蠻族的部落仍然不斷騷擾整個國土,呈現混亂未開化的獨立狀態,根本分不清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勢力的界線。

多瑙河與蒂瓦河同薩沃河會合後,就希臘人而言,這條巨川應被稱為伊斯特河,正式把梅西亞和達契亞隔開。達契亞是圖拉真征服的地區,也是多瑙河遠岸唯一的行省。如果深入研究這些國家目前的狀況,就會發現在多瑙河左邊的泰梅斯瓦和外斯拉夫尼亞,在經過幾次革命以後,已經納入匈牙利的勢力範圍。摩爾達維亞公國和瓦拉幾亞公國則承認奧斯曼政府的宗主權。位於多瑙河右邊的梅西亞,在中世紀分裂成為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兩個蠻族王國,現在面對土耳其的威脅又再度聯合在一起。

把色雷斯、馬其頓和希臘這整個廣大區域稱為魯梅利亞,是為了不忘記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古老歷史,後來這個稱謂為土耳其所沿用。在安東尼當政的時代,色雷斯這個軍事重地被納為行省,大致北起海姆斯和雷多普山區,南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和愛琴海諸島,雖然歷經人世的滄桑和宗教的改換,君士坦丁在海峽比照羅馬所新建的城市,[54]仍舊成為泱泱大國的首都。馬其頓王國在亞歷山大的統治下,征服亞細亞,由於先後兩位腓力皇帝的政策,獲得莫大的實際利益;再加上原先獨立的伊庇魯斯和色薩利,整個區域一直從愛琴海延伸到愛奧尼亞海。要是追溯底比斯和阿爾戈斯、斯巴達和雅典在歷史上的赫赫威名,實難以想象古老希臘這樣萬世不朽的共和國,竟會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亞該亞行省的命名就是受到亞該亞聯盟的有力影響。

以上所述是羅馬皇帝統治下的歐洲狀況。亞細亞行省加上圖拉真暫時征服的地區,就把土耳其帝國的勢力範圍全部包括在內。要是能夠按照歷久長存的天然形勢,而不是獨斷無知的任意分割,不僅可以讓歐洲更安全,也會獲得有關各國的認可。小亞細亞[55]的名稱與半島的特色有關,這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從幼發拉底河一直延伸到歐洲。其中最富饒的寬闊平原,坐落在托羅斯山脈和哈裏斯河以西,羅馬人使用亞細亞這個專有名詞。行省的管轄範圍包括古代的特洛伊、呂底亞和弗裏吉亞等君主國,潘菲利亞人、呂西亞人和卡裏亞人所占據的濱海國家以及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殖民區。這些地方的藝術才能可與古希臘人媲美,但是武功遠不及後者。

比提尼亞王國和本都王國據有半島北部的土地,從君士坦丁堡一直到特拉布宗。西利西亞行省在南部的相對位置,東邊鄰接敘利亞的山區。內陸區域一度是獨立的卡帕多細亞王國,與羅馬的亞細亞隔著哈裏斯河,東邊則與亞美尼亞以幼發拉底河為界。我們可以看到黑海的北部海岸,亞細亞方面遠到特拉布宗,在歐洲則超過多瑙河,全都臣服皇帝的統治,不是納貢稱臣就是接受派駐的守備部隊。布德劄克、克裏米亞汗國、切爾克斯和明戈瑞利亞便是這些野蠻國度的現代名稱。

塞琉古[56]是亞歷山大的部將,也是他的繼承人,將王座設在敘利亞,以統治上亞細亞,直到帕提亞人叛亂成功,才把疆域限定在幼發拉底河和地中海之間。等敘利亞被納入羅馬版圖,其就成了帝國東疆。此行省跨越很大的緯度,除北邊直抵卡帕多細亞山區,南邊達埃及疆界和紅海外,還不知其他界線位於何處。腓尼基和巴勒斯坦有時受敘利亞管轄,有時會分出。前者位於狹窄的巖石海岸,後者的土地面積和富饒程度還不及威爾士,但這兩處卻使人類永難忘懷,因為歐美的文字源於腓尼基,宗教則出自巴勒斯坦。從幼發拉底河到紅海,沿著敘利亞無法確定的邊界存在著大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阿拉伯人要是過著隔絕的遊牧生活,還能保持獨立自主的狀態,而只要在不太貧瘠的地點定居下來,很快就會成為帝國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