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羅馬帝國的行省

在了解哈德良和兩位安東尼皇帝當政時,懷柔政策的精神和支持這個政策的實力後,接著要清晰而詳盡地敘述,一度團結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各行省,現在已經分離成為許多獨立而相互敵對的國家。

西班牙位於帝國、歐洲,甚至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最西端,比利牛斯山、地中海和大西洋一直是亙古不變的自然疆界。這個遼闊的半島被奧古斯都分為琉息太尼亞、貝提卡和塔拉科3個行省,現在則成為兩個面積不相稱的主權國家。葡萄牙王國目前位於好戰成性的琉息太尼亞人所居住的地方,只是把東邊失去的領土,向北邊擴展疆域以獲得補償。格拉納達和安達盧西亞這兩個地方相當於古代的貝提卡行省。西班牙其余部分,加利西亞、阿斯圖裏亞、比斯開、納瓦拉、萊昂、兩個卡斯蒂利亞、默西亞、巴倫西亞、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構成對羅馬政府至關重要的第三個行省,就以首都塔拉戈納來命名。當地的蠻族以凱爾特伊比利亞人的勢力最為強大,坎塔布連人和阿斯圖裏亞斯人最為頑梗不化,依仗山區險要地形頑抗,最後才向羅馬軍隊歸順,後來也最早掙脫阿拉伯人的束縛。

古代的高盧包括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萊茵河和大海之間的區域,比現代法國的面積還要大。所以目前這個國勢強大的法蘭西王國,要想達到古代的疆域,領土除了新近獲得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外,還得加上薩伏依大公國、瑞士的各州、萊茵河4個選侯國,以及列日、盧森堡、埃諾、佛蘭德斯和布拉班特等地區。愷撒征服的疆域原本包含著百余個自立的土邦,到了奧古斯都統治時期,根據軍團行進的方向、河流的位置和主要土邦的情勢,而把高盧劃分為幾個大致相等的部分。

地中海的海岸地區、朗格多克、普羅旺斯和多菲內,按照居民對原殖民區的稱呼,將這個行省取名為納博訥;阿基坦的行政區域從比利牛斯山延伸到盧瓦爾河;盧瓦爾河到塞納河間的區域被稱為凱爾特高盧,後來從著名的殖民區得到新的稱呼,命名為盧格杜勒姆或者稱為裏昂;過了塞恩河就是貝爾京,更古老的年代是以萊茵河為界,但是在愷撒到高盧前不久,日耳曼人仗著蠻力的優勢,占領了貝爾京區域相當大的部分;羅馬開疆辟土的征服者,急切要掌握無法達成的目標,就將萊茵河的高盧邊境,即巴西爾到萊登這片區域賦予了兩個言過其實的名字——上日耳曼和下日耳曼。

因而安東尼統治的朝代,高盧有6個行省,就是納博訥、阿基坦、凱爾特高盧或稱萊昂尼斯、貝爾京以及兩個日耳曼地方。

前面提過不列顛的征戰,在島上設立的羅馬行省,邊界已固定,區域涵括全部英格蘭和威爾士及蘇格蘭低地直到鄧巴頓和愛丁堡河口灣一線。不列顛在失去自由以前,這片土地為大小不等的30多個蠻族部落瓜分。西部的貝爾京人、北部的布裏甘特人、南威爾士的西盧爾人,及諾福克和薩福克地方的伊塞尼人的人數最多。若對他們的語言和習俗深入探討,窮究其雷同之處,會發現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的住民屬同一種族,通稱為凱爾特人。在他們屈服於羅馬人的武力之前,經常相互爭奪土地,幹戈不斷;臣服以後,成為中部地區的歐洲行省,包含範圍從赫拉克勒斯之柱[51]到安東尼邊墻,以及從塔古斯河口到萊茵河和多瑙河的源頭。

倫巴第在被羅馬征服前,不算是意大利的一部分,它被一群強大的高盧人占領。倫巴第人沿著波河居住在皮德蒙特到羅馬涅之間的兩岸地區,經常從阿爾卑斯山南下侵入亞平寧山大動刀兵,惡名昭彰。巖石海岸住著利古裏亞人,現在已是熱那亞共和國。威尼斯城市那時還沒出現,所在的地點位於阿迪傑以東,原居民是威尼斯人。半島的中部現在是托斯卡納大公國和教皇國,古代有伊特拉斯坎人和翁布裏亞人的遺址,前者使意大利奠定文明生活的基礎。台伯河流過羅馬七山,從此到那不勒斯邊界,是薩賓人、拉丁人和沃爾西人的故鄉,也是羅馬初期贏得勝利的舞台。在這名留千古的土地上,早期的執政官獲得凱旋的榮譽,繼位者只圖修飾莊園,而其後裔則在此建修道院。卡普阿和坎帕尼亞鄰近那不勒斯,王國的其他地區居住著馬爾西人、桑尼特人、阿普利亞人和盧卡利亞人等好戰民族,海岸散布著興旺的希臘殖民區。我們知道奧古斯都將意大利分為11個行政區,其中伊斯特裏亞是個很小的行省,並入羅馬城的轄區之內。

羅馬帝國在歐洲的行省受到萊茵河和多瑙河的保護。多瑙河是歐洲大陸的主要水道,源頭與萊茵河只相距30英裏,全長1300英裏,流向大致是東南方,匯集60多條可以通航的支流,經過6個河口注入黑海,很難想象狹小的海域能夠接受氣勢如此洶湧的水體。多瑙河的幾個行省通稱伊利裏亞或直稱邊疆,是帝國征戰最頻繁的地區,不過也受到特別的關注而有各自的名字,像雷提亞、諾裏庫姆、潘諾尼亞、達爾馬提亞[52]、達契亞、梅西亞、色雷斯[53]、馬其頓和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