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都是學霸惹的禍(第3/9頁)

如果從至正二十五年“乙巳改科”開始算起,到隆慶三年,這筆冤枉稅足足交了兩百多年!

歙縣簡直倒黴透了。

帥嘉謨做事很謹慎,他沒有急著去驚動官府,而是在歙縣摸了一圈底。結果他發現,自己並不是最早發覺有問題的,早在嘉靖十四年(1535年),已有兩個歙縣人——程鵬、王相發現這個“人丁絲絹”有問題。

他們沒有在徽州府本地抗議,而是越級呈文給了徽州府的上級——應天巡撫和應天巡按,而且還不止一次!

應天巡撫和應天巡按,這兩個官職的管轄範圍可不只有應天府一個地方,而是涵蓋了除鳳陽、廬州、淮安、揚州四府之外的整個南直隸地區,其中徽州府也受其轄制。

在具體的分工上,應天巡撫協調各府州縣,以賦役為主,也兼管司法、治安;巡按以監察為主,但也插手民政、司法、軍事。勉強用現在做對比的話,一個是省長兼軍區司令,一個是省高級法院院長兼紀委,找他們兩位,算是拜對了衙門。

市裏不管,難道省裏還不管嗎?

第一次接呈文的是應天巡撫陳克宅、巡按宋茂熙,兩位很快給了批復,要求徽州府徹查。可是他們很快便升遷轉走,沒人再去追問。接任的巡撫歐陽鐸、巡按遊居敬,接到了同樣的呈文,也給了批復,要求徽州府召集六縣合議。結果負責此事的官、吏,都是其他五縣出身,敷衍塞責,推諉拖延。

在來回拖延之中,王相、程鵬先後莫名去世,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查到這裏,帥嘉謨推開賬冊,做了一個決定:他要第三次呈文,為歙縣討一個公平!

到底是正義感和鄉土情結使然,還是想借此炒作自己?史料不全,不好妄自揣測他的動機。

無論如何,他決定冒著觸動利益集團的巨大風險,開始采取行動。

隆慶四年(1570年)的年初,帥嘉謨撰寫了一份呈文,詳細地寫明自己的查考過程,然後提交給了當時的應天府巡按禦史劉世會。

在這篇呈文裏,帥嘉謨玩了一個心眼,在講述緣由時加了這麽一句話:“緣本府遞年奉戶部勘合,坐取人丁絲折生絹八千七百八十匹,原額六縣均輸,府志可證。”

大概意思是,我說的這個問題,在《徽州府志》裏也提到了,這是鐵證。

《徽州府志》是徽州府出面編撰的地方志,可信度很高。可是,府志裏其實只是含糊地記載了徽州府或歙縣繳納“人丁絲絹”多少多少,根本沒有明確說過“原額六縣均輸”的話,更沒有和國初那筆虧欠的夏麥聯系到一起。

帥嘉謨偷偷加了這六個字,是想給上官造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方便行事——殊不知這一處小小的手腳,後來卻成了聚訟的一個關鍵焦點,這個後頭再說。

除了偷改了原文,帥嘉謨還發動了情感攻勢。他動情地說:

“南京承運庫每年收絲絹20,190匹,其中浙江、湖廣這種產絲大區,才繳納8501匹;應天(等)十三府,只要繳2905匹。我們徽州府根本不養蠶,卻要負擔8780匹。當地民眾只能賣了糧食,折成銀子,從浙江等地回購,這兩道手續,讓成本翻倍,苦不堪言。更何況,這筆負擔若是六縣分攤,還能勉強忍受,可現在是歙縣一縣承擔——這一縣之稅,比浙江、湖廣兩司都高,根本不合理啊!”

【注釋】

細查帥嘉謨所引用之《大明會典》可知,浙江、湖廣的各布政司、府、州運往南京戶部承運庫的夏稅絲絹數分別為3509匹、4992匹,二者共計8501匹。應天等十三府為:應天府、常州府、鎮江府、太平府、廬州府、安慶府、寧國府、蘇州府、淮安府、松江府、鳳陽府、揚州府與池州府。上述各處所繳為絲綿折絹或農桑絲折絹,唯有徽州府繳納的稅項有些不同,乃是人丁絲折絹,有8779匹,與帥嘉謨所說的8780匹稍有出入。

這是帥嘉謨玩的一個統計學小花招。因為大明稅制不是統收統解,一個地方往往要向數處交稅。

當時浙江、湖廣等地的絲絹稅,不只解往南京承運庫,還有很大一部分會送往太倉銀庫、丙字庫等。從萬歷年間的稅收記錄來看,浙江的絲絹稅總額高達130,000匹,湖廣的總額27,000匹,都遠超歙縣。

帥嘉謨是這麽個邏輯:不談總數,單單拿出南京承運庫做比較,主要為了顯得歙縣格外悲慘。

這個手段的絕妙在於這些數字都是真實的,全經得起查證,只是在統計方式上稍做手腳,立刻顯出卓然效果——歙縣本身的負擔確實沉重不假,但被帥嘉謨這麽一比較,變得簡直慘絕人寰,讀之觸目驚心。

【注釋】

大明稅制:帥嘉謨引用《大明會典》所載各司、府送往南京戶部承運庫的絲絹稅額,來哭訴歙縣獨自承擔的徽州府絲絹稅額比浙江、湖廣兩司的總額還多,實在太失公平。他如此計算,隱含著一個前提,即認定南京承運庫記載的稅額,就是各布政司、府所納絲絹稅額的全部。但實際上,這樣的假設完全站不住腳。因著兩京制度,明代的承運庫有南、北之分,帥嘉謨引用數據並未將北京承運庫算入。並且,地方上交中央的絲絹稅並非都送往承運庫,部分折銀可能送至太倉銀庫,部分絲絹可能送至丙字庫。所以,南京承運庫所收納的,僅是絲絹稅額的一部分而已。如下頁圖表所示,若給《萬歷會計錄》所記載的嘉靖、萬歷時期各布政司、府、縣的絲絹稅的總額做個排名,可以發現,徽州府的絲絹稅在全國諸府中名列第九,歙縣則在諸縣中名列第六,都比較靠前,卻也與名列第一的嚴州府、淳安縣有相當大的差距,更不能與浙江、湖廣二司共計167,544匹的總額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