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努爾哈赤:大明帝國的忠實掘墓人(第2/8頁)

這種比一般孩子更多的磨難和歷練,應該有助於我們理解他那不顧一切,甚至時常是不擇手段的奮鬥,包括他極端而多重的個性。

在中國流傳的人生格言中,有“少年得志大不幸”之說,意思是:優越的青少年生活,培養不出有出息的男子漢。只有那些在青少年時代經受過生活磨煉的人,才有可能立志、成才。

現代心理學研究則表明:那些自幼失去母愛並感受到生活不公正的人,成年後,感情傾向容易變得強烈而偏激,他們對於生活中殘忍而冷酷的事物具有更強的心理承受力。在未來的歲月中,以這樣的視角觀察努爾哈赤兄弟,會令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心有戚戚焉之感慨。努爾哈赤的繼母大約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一個粗俗婦人的短淺見識,竟會成就了一位改變中國的大人物。

從十九歲到二十五歲,努爾哈赤在江湖上闖蕩,大約承受了諸多生活磨煉。事實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努爾哈赤就是在此期間投奔了對他一生有著巨大影響的人物——大明帝國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他可能在李成梁身邊,受到了軍事才能上的培養與熏陶。

大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的父親和祖父被誤殺,成為明清關系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在任何時代,似乎都沒有理由阻止努爾哈赤討一個公道。從此,努爾哈赤高舉大明建州左衛指揮使的大旗和為祖父、父親復仇的利劍,縱橫於白山黑水之間。終至將女真人統一到了他一家一姓之下。三十六年間,他的劍鋒從來沒有離開過這一目標,直到他認為自己有能力打擊更大的目標——大明帝國時為止。

這樣的事實表明:祖父和父親被誤殺,對於努爾哈赤的事業來說,實在不是件壞事,這一事件為他換回來了足夠多的、極其寶貴的政治資源,其中包括帝國政府對他的歉意和補償,包括使他獲得政治地位和發展軍事力量的理由,包括得到大明帝國遼東最高軍事長官李成梁長期的支持,甚至還包括他力量足夠大了之後與帝國反目成仇的理由。

三十六年之後,努爾哈赤就是這麽做的。

平心而論,帝國為努爾哈赤失去親人的悲慟付出的代價稱得上是高昂了。如果再加上本人的才華與能力,幾乎提供了努爾哈赤實現雄心大志所需要的一切條件。最後剩下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幹一番大事業所必需的運氣。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努爾哈赤的運氣太好了。

尤其是大明帝國晚期政治上的腐爛,使努爾哈赤在差不多完全不受打擾的情況下,做完了他想做的一切,使他能夠在只有十三副盔甲、一二十個人的情形下順利開始自己的事業,並長達三十多年。

人們傳說,努爾哈赤特別喜歡《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這可能是真的。他尤其喜歡使用偷襲、長途奔襲、疑兵與埋伏、裏應外合等戰法,看上去相當精彩,既很像那些古代故事,似乎又有點兒李成梁的影子。這種軍事訓練使他在統一女真的漫長歲月中,受益不小。 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努爾哈赤身經百戰,除了最後一仗敗給袁崇煥之外,一生沒有打過敗仗。是否如此,姑且存疑。

有證據顯示,與那些生理心理正常、自我感覺良好的男士一樣,努爾哈赤對於美麗的異性沒有表現出特殊的克制。他可能是十幾位妻子的丈夫——至今沒有人能夠準確說出他究竟有多少個妻妾妃嬪,他還是十六個兒子和八個女兒的父親。

他可能是一位感情熱烈而奔放的男人,有時這種感情會表現得偏激而暴烈。與他同時代的一位觀察家指出:“酋長努爾哈赤為人多疑、獰厲、威重、暴烈,那些素來親近昵愛的人,比如妻妾、子女等,一旦稍有忤逆,即加殺害,所以沒有人不畏懼他。”(李民寏《建州聞見錄》)從這樣的角度觀察,他顯然是一個高度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甚至達到了特別偏執的程度。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有機會看到:他眾多的妻子、兒子、弟弟中都有人死在他的手下。這一再證明,做這種人的親人是一件很不好玩的事情。

他具有典型的多重性格,在不同的方向上,都會表現得十分突出:陷入感情糾葛時,他獰厲暴烈,十分可怕;一旦感情與他從事的工作發生沖撞時,他會立即表現得冷靜而理性,同樣很可怕。

對於這位好漢來說,父子、兄弟的骨肉手足親情,朋友、同事、戰友的友愛之情,夫妻、男女、情人之間的愛戀之情等等,都是次要的,必須服從他所要做的事情。這時,在他身上,便完全沒有了感性和理想化的色彩,他變成了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極端現實主義者。

在這種時刻,他所表現出來的東西與甚少考慮人性因素的政治文化傳統,便嚴絲合縫地連到了一起,構成了以冷酷和暴虐為主的多重性格。他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同胞弟弟、兩個侄子,對於遼東漢人實行種族滅絕式屠殺,鼓勵親生兒子殺死自己的母親,臨死時留下遺言殺死自己最喜愛的女人,為這種冷酷和暴虐提供了很難辯駁的例證,令我們對於政治文化傳統中的天性兇殘,不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