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最後一個漢人皇帝:崇禎朱由檢(第5/8頁)

可惜,作為這麽一個大國的領袖,僅僅能夠做到這些可實在是太不夠了。

我們知道,按照系統理論,像大明王朝這種巨系統的健康運轉,是依靠各級、各個子系統之間的正確連接、正常交互作用才得以實現的。個別子系統的異變與錯誤如果得不到制止,就會發生連鎖反應,導致更大範圍、更多級別的子系統發生紊亂。最終,當紊亂的破壞性能量積累到足夠巨大的當量時,整個巨系統的紊亂與崩潰便轟然而至。

大明王朝的土崩瓦解就是這麽發生的——

朱由檢的爺爺萬歷皇帝荒疏國政近三十年。

朱由檢的哥哥天啟皇帝又嬉戲怠惰了七年。

到朱由檢當皇帝,“一代巨禍”努爾哈赤已經養成,導致帝國國防子系統中的長城殘破不堪。一位將軍,在與努爾哈赤對陣時,穿戴的盔甲居然是銹蝕透了的,被敵人一箭穿透頭盔,當場斃命。

張獻忠、李自成也開始磨刀霍霍,致使社會安全子系統一觸即潰,這兩位人物,縱橫全國十幾省,居然十幾年就將偌大一個國家拿下。

而作為整個巨系統控制部分的子系統——帝國官場卻由於黨派之爭而分崩離析,官僚之間不求才幹人品,不看於國於民利弊,只問是否自家一派。而且,經過以前幾代的發展,到了崇禎皇帝時期,黨派之爭早就到了這種地步:同事之間相互傾軋時,出手就力求將對方置於死地,或下獄或殺頭在所不惜。

一個巨系統的崩潰,並不需要所有的子系統都崩潰後才會發生,一個,或者幾個基礎性、主導性子系統的紊亂,就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的崩潰。

作為帝國巨系統中,集心臟、中樞神經、大腦於一體的最重要的指揮子系統——崇禎皇帝的缺陷是致命的,這些缺陷加劇了其他子系統的紊亂與崩潰,使大明帝國巨系統的崩潰變成了無法避免的宿命。

一般說來,作為帝國的心臟、中樞神經與大腦的皇帝,他所需要從事的工作主要是三項:

其一是總攬全局,制訂正確的戰略;

其二是發現人才,使用這些人才實現自己的戰略;

其三是賞罰嚴明,淘汰笨蛋與壞蛋,讓壞人不能過多地幹壞事,讓好人幹得更起勁,從而,實現自己的戰略。

令人遺憾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在這三個方面全部一塌糊塗,沒有任何一個方面能夠說是合格的。

朱由檢的施政綱領相當平庸老套,了無新意,完全談不上有什麽戰略思想。基本上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不出有什麽謀略、眼光和統籌全局的能力。表現出一派急功近利的慌裏慌張、粗鄙淺陋。

當時,內憂外患已經在四個方面形成:

——遼東“巨禍”努爾哈赤;

——陜西山西的農民暴動;

——官場上的腐敗墮落,黨派之爭;

——並非不重要的自然災害。

有一派觀點根據現代自然科學研究成果認為,崇禎皇帝登基前後,即16世紀後期到17世紀前期,正值世界範圍內的氣候進入小冰河期。其特點是:全球氣候大面積、長時間、高頻率、超強度地發生災害性反常。從萬歷皇帝中後期到崇禎皇帝一朝的歷史記載上看,情形似乎確實如此。

這種自然災害的後果極為可怕,持續發生自然災害的南北方地區,人吃人的現象已經公開出現,全國許多地方出現“人市”,即販賣自己的妻子兒女的市場。而食品市場上的人肉則以“兩腳羊肉”的名義出售,價格低於其他肉類產品。

有位舉人在進京趕考的路上,親眼看到一個女人邊哭邊煮食自己的孩子,這位母親說:反正孩子也活不了,與其別人拿去殺著吃了,還不如自己吃掉算了,孩子還能少受點罪。強烈的刺激導致這位舉人得了病,長時間吃不下睡不著,眼前時常出現那位母親的樣子。從症狀上判斷,很可能是嚴重的神經衰弱。

據說,這種小冰河期每隔四五百年就會出現一次。這派觀點進一步認為,這種氣候反常與中國歷史上朝代更叠的治亂周期頗為吻合。因此,不要說崇禎皇帝,就是李世民再世也沒戲。姑且存疑。

從歷史資料中我們知道,崇禎皇帝朱由檢極其推崇唐太宗李世民,極其尊崇自己的祖先朱元璋,將他們作為自己的榜樣,希望效仿之。

然而,我們知道,同樣面臨內外交困,李世民是當機立斷,一個人單槍匹馬,親自出面與大兵壓境的突厥騎兵講和,不惜賠款、和親甚至稱臣,爭取到了時間,用以解決國內的休養生息、自強發展。一旦國內問題基本解決,兵強馬壯時,便集中優勢兵力,一戰便將與突厥間的戰略態勢基本扭轉過來。

不要說與這樣的偉大戰略戰術家相比,就是與他自己的祖先朱元璋的戰略頭腦比較,朱由檢簡直連小學生的水平都不如。他基本上不知道謀定後動為何物,完全不懂得運用戰略眼光審時度勢,把握局面,抓住重點,爭取主動。而是聲嘶力竭,四面出擊。結果,有限的力量更加分散,按倒葫蘆起來瓢,戰則無力,和則無方,攻則不克,守則不勝。導致四處冒煙,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