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朱元璋執政:殺 殺 殺(第6/13頁)

洪武三年,第一次大封開國元勛。共封六個公爵,二十九個侯爵。其中,李善長以開國第一功臣的文臣身份,受封公爵,其余公、侯則全部是武將。公爵的待遇是每年三千至五千石祿米,按照並不精確的折算,大約相當於今天三十五萬至六十萬元人民幣的年薪;侯爵的待遇是每年九百至一千五百石祿米,大約相當於今天十二萬至二十萬元人民幣的年薪。此外,還有一次性的賜府第,就是國家分配住房。由於國家尊嚴與觀瞻所系,這些房屋的外觀與質量在當時應屬上乘。至於賞賜金銀及綾羅綢緞等,數量可能不是很多。此外,公、侯們享有子孫世襲的免死鐵卷,就是為中國人特別津津樂道的所謂免死牌。這種東西樣子像瓦,鐵質,上面鐫刻著皇帝詔敕,底部刻寫著本爵及其子孫免死的次數,字用鏤金,相當漂亮。

從待遇上看,明初開國勛貴和文臣武將的收入,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低的一個朝代。

在縱向上比較,宋初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節度使成為安置功臣權貴的一個榮譽性職銜,其年收入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二百五十萬到三百萬元人民幣的樣子,比明初至少高出了五六倍。明初宰相的收入,大約是在一千石米左右,可能還有其他一些來自皇家的雜項收入,總體大約相當於今天年薪十至二十萬元人民幣。宋朝宰相的年薪則大約是一百八十萬元到二百萬元的樣子。

從橫向上比較,這些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與幫助他治天下的文武們,其待遇遠低於僅憑血統便地位崇高的皇親國戚。

當時,朱元璋的兒子們封親王,其待遇是每年五萬石祿米,加兩萬五千貫鈔。鈔是當時由中央政府發行的紙幣,其價值跌宕起伏極大,專門寫一本厚厚的博士論文,可能都寫不清這些古代紙幣的故事。按當時的情形,行情好時,這兩萬五千貫鈔大約可以購買兩萬五千石祿米。公主和駙馬的待遇則是每年兩千石祿米。

當時,全國共有一千零一十三個縣,正七品知縣,年收入為九十石祿米。

由此可以算出,朱元璋的四十二個子女中,每一對子女的待遇,大約相當於十個最重要的開國元勛,相當於五六十個宰相;每十對子女,便相當於全國差不多全部縣官收入的總和。

如此分配與收入的不公,在公開提倡不公的我國古代,可能也算得上是離譜了。後來,有人在談到明代及其以後,貪官汙吏的成長呈現特別繁盛的景象時,曾經將原因歸結為官員們的薪酬太低。應該說,這既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全部原因,但卻可以看成是重要原因。想想看,當官員們不管如何荼毒下屬和百姓,只要搞定上司,就可以榮華富貴時,很難想象還有什麽更多的理由,不使官員們變成上司面前的巴兒狗和下屬與百姓們面前真正的惡狗。在此種情形之下,想讓全國官員都像海瑞一樣生活與做官,不啻於癡人說夢。不過,說起來,這可能確實是朱元璋的一個理想,也可能是明代社會顯得特別七扭八歪的主要原因。

朱亮祖勇猛善戰,是帝國第一批封賞的開國功臣,是為永嘉侯,享有侯爵的全部待遇。洪武十二年,即公元1379年,被朱元璋派遣去鎮守廣東。

此人除了能打仗之外,其他方面基本可以歸於惡棍之列。他到廣東之後,很快與當地的土豪惡霸們攪到一起,成了這幫家夥巧取豪奪、橫行鄉裏的靠山。結果,與當地一位深受民眾愛戴的縣官道同發生沖突。

道同是蒙古族,屬於真正的好官。我國歷史上,經常可以看到這種好官,他們一般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其一是生性剛直寧折不彎,其二是真的從心裏相信仁義道德,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道同就是這樣一個人。據說,直到六百年後的今天,廣東番禺一帶民間,還有供奉道同牌位的說法,這可能是重要原因。大約也是為此,朱亮祖心裏很是厭煩。

一次,道同將一幫欺行霸市、敲詐勒索的流氓當場抓住,然後,拴成一串在繁華商業區示眾。朱亮祖出面請道同喝酒,為這幫壞蛋講情。不管是論爵位,還是論級別,這位侯爺都比道同高出不止十級八級,算是給足了道同面子。誰知,道同很誠懇地希望朱亮祖不要為這幫子人渣壞了自己的名聲和體面,沒有買賬。

第二天,朱亮祖親自出馬,當場打碎枷鎖,釋放了那一幹人犯。後來又找機會,以禮儀不周的名義,把道同當眾痛打了一頓。

當地一個羅姓富豪,看出這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便將自己美貌的妹妹送給朱亮祖做妾,外加不算菲薄的嫁妝。此後,成為侯爺小舅子的羅姓富豪便越發富豪起來。致使道同不斷收到百姓求他為民作主的狀子。其中大體包括諸如占人田宅、霸人妻女、強買強賣等等。道同忍無可忍,把侯爵的小舅子抓進了監獄。朱亮祖聞訊,立即派兵包圍了縣政府,並將該人犯——羅氏舅爺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