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讀趙構:騎泥馬渡江的皇帝(第6/15頁)

敵人第一次兵臨城下時,本章節的主人公趙構,則表現得相當好。

公元1126年即靖康元年年初,金兵第一次包圍宋朝首都汴梁,就是今天的開封。金兵提出的退兵條件是:割地——除了燕京七州還給金國之外,還要割太原、河間、中山三府土地,當時的中山就是今日的河北正定;賠款——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綢緞一百萬匹,牛馬一萬頭;然後,以親王一人、宰相一人為人質,就可以退兵。

新皇帝完全接受了這樣的退兵條件。盡管誰都不知道,到什麽地方去找那即便在今天看來,都絕對是天文數字的賠款。假如用購買力折算,這筆賠款大約相當於今天至少幾百億元人民幣。

於是,剛剛當上皇帝不久的大哥宋欽宗把弟弟們找來,問誰願意去做這個人質?老九趙構自告奮勇,願意赴湯蹈火,去做人質。而且,臨走時,他還悄悄告訴皇帝哥哥:如果有什麽對付金兵的好辦法,就盡管去做,不必顧慮自己。應該說,這份勇氣和胸懷相當令人感動。當時,他剛滿十九歲。

隨後,發生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金兵突然提出要宋朝換一個人去做人質。結果,趙構的五哥被派來替換趙構,並從此被掠到異邦,再也沒有能夠回到故鄉。趙構則英雄般地回到首都,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金兵為什麽這樣做?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歷史記載很簡單,大意是:有一天半夜,一支從外地前來勤王的宋軍兵馬,為了爭頭功,前來劫營,被金兵打退。同在金兵大營談判的宋方大臣嚇得直哭,而趙構卻泰然自若,渾然無事一般。令金兵統帥稱奇不已,認為大禍臨頭了還能夠如此表現,不太像皇家子弟。於是,就提出了換人的要求。此事遂成為一件讓人無法說清的歷史謎團。另外一個可能,就是後代人不了解當時人們的心態,所以才會覺得無法理解。事實上,按照我們今天的想法,或許恰好因為他的這種表現,才更加可以認定此人就是皇子。因為,只有這種生在深宮、長在深宮裏的公子王孫,才會如此不懂得世事的兇殘險惡而不知道害怕。

此後,金兵由於孤軍深入,沒等到宋朝廷交齊賠款,便先行撤軍了。結果,在新皇帝的領導下,我們帝國沒有在國防上進行任何政治、軍事上的檢討、革新與建設。其理由,據說是害怕激怒金國人;然後,將唯一可能幫助帝國渡過危機的人物李剛,排除出了決策階層;最後,皇帝和他的助手們運籌帷幄,策劃了一項讓人完全無法置信、從而徹底葬送帝國前途的小把戲:

欽宗皇帝給金國的一位大將軍寫了一封密信,策動這位前遼國投降金國的將軍發動兵變,大宋願意裏應外合,支持將軍搞垮金國,既為遼國報仇雪恨,又可以建功立業。他暗示,將軍將成為復國後的遼國皇帝。然後,皇帝又給逃到遙遠的中西亞地區的遼國新皇帝寫了一封密信,對以往的背信棄義表示歉意,希望恢復一百多年的友誼,雙方攜起手來,兩面夾擊,幹掉金國。結果,兩封密信全部落到了金國人手裏。後一封信,是被金國邊防巡邏隊截獲的;而前一封信,皇帝是交給了一位金國派來索要賠款的使節。這位使節以前也是遼國人,談話中,發了幾句金國人的牢騷,我們的皇帝就以為可以把千萬人的性命托付給他。於是,送給他一筆重禮,並托他轉交那封非同小可的密信。結果,兩封密信幾乎在同一時間一起擺到了金國統帥的案頭。

當年八月,金兵以此為口實,再一次兵分兩路,大規模南侵。趙構繼上次充當人質之後,又一次受命充當“告和使”,前往金軍大營求和。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應金國方面的要求而安排的。就是說,金國人可能已經知道,這位臨危不懼的小夥子是真正的皇子,希望把他掌握在自己手裏。然而,這一次,趙構卻沒那麽臨危不懼。他的行動相當詭秘,如有神助般地逃脫了厄運。遂成為這位皇帝的又一個歷史謎團。

他是十一月十六日離開首都開封城的。當時,給他擔任副手的那位大臣,曾經親眼看到過金兵攻陷真定城時的情形,於是嘆息著告訴他:“真定城幾乎比開封城高一倍,可是金兵轉眼間就打進去了;京城城樓壯麗如畫,天下無雙,可是沒有用呵。”這番話,很有可能給趙構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到達相州,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陽以後,趙構知道金兵已經渡河進逼開封,他沒有前去尋找金兵主帥,執行自己談和的使命,而是徑直北上,來到抗金氣氛濃烈的磁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磁縣。在那裏,他的這位副手因為攜帶著金國人的服飾標志,而被當地軍民當成漢奸殺死。趙構沒有回開封,而是悄悄返回相州,並以金兵南渡,副手被殺的理由,停留在相州,等待皇帝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