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解讀趙構:騎泥馬渡江的皇帝(第5/15頁)

此時,大金帝國皇帝的對宋宣戰詔書可能已經在起草當中。

戰爭就在眼前。

公元1125年,即宣和七年十月,正值秋高馬肥之際,大金帝國皇帝正式下詔,宣布對宋朝開戰。

金國大軍已經打到雲中地區時,金兵統帥命使者持書去看童貫,實際上就是送達一封宣戰書和伐宋檄文,其中歷數大宋皇帝與國家不守信用,違約背盟的罪過。據說,童貫瞪大了一雙無辜的眼睛,很天真地問:“這麽大的事情,怎麽不早一點告訴我?”金國使者說:“大兵已出,告訴你幹甚?趕快把河東、河北的土地割讓出來,以黃河為界,或許還能保住你家宋朝宗廟社稷。”童貫目瞪口呆。

事態的發展果然正像那些投奔金國的人們所說:金國單方面開打之後,大宋帝國山西、河北一帶的地方部隊,立即成千上萬地倒戈和嘩變,而國家正規軍大部隊則成建制地潰退和一哄而散。

金國大軍兵分兩路:西路軍的打擊重點是童貫調到北方前線來的陜西部隊,戰略目標是宋朝的西京洛陽;東路軍的打擊重點則是郭藥師率領的燕京地區邊防部隊,戰略目標是直搗開封,擒拿大宋帝國的徽宗皇帝。

這時,出乎所有金國將領意料之外的事情又一次發生了:

東路金軍打到燕京後,郭藥師只是象征性地接了一戰,隨後,裹脅著該地區所有的軍隊將領與政府官員,帶著共計精兵七萬、戰馬萬匹、甲仗五萬副和無數糧草輜重,集體投降了金軍。那位連寫一百七十多封警告信的封疆大吏自殺未遂,也被交給了金人。整個燕京所屬州縣望風而降,中原地區門戶大開,完全裸露在金軍兵鋒面前。金國軍隊在藥師的導引下,直下中原腹心。

在時人與後人所寫的各種文獻文章中,談到金軍的此次入侵,特別常見的形容詞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如入無人之境等等。事實上,翻遍古今中外的歷史,任何一個國家面對外敵入侵時,只要出現了這種情形,那就不必再深入考究,肯定是這個國家內部已經變得根本不值得同情了。現在,正如我們所不停地看到的,對於此時此刻的大宋帝國便可以作如是觀。

這時,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郭藥師投降金國的消息傳到京城後,徽宗皇帝秘而不宣,還授意臣下上書,建議冊封郭藥師為燕王,命他世代鎮守燕京之地。這和當初給童貫封王很是相像。本來,徽宗皇帝對於童貫收回的只是燕京空城不太滿意,因而令童貫退休。金兵一有異動,他趕快冊封童貫為王,令他再上前敵。泱泱大國的國家元首,行事卻直如長了一雙鬥雞勢利眼的市井小人,讓人實在無話可說。

此時,金國的西路大軍也沒有碰上它想重點打擊的童貫部隊。原因是童貫接到金國使者送來的宣戰檄文後,認為茲事體大,必須由他自己親自返回京城,當面和皇帝商量怎麽辦才行。於是,他放下北方邊疆最高軍政首長的授權與身份,不顧太原地方長官的堅決勸阻,執意要返回京城。逼得這位太原地方長官當著宦官王爺的面長嘆道:“童太師平生何等威望,如今臨事抱頭鼠竄,還有什麽臉面去見天子呢?”童貫不以為意,還是走了。而且,走到半路,想想不對,又秘密下令,將只聽他一個人調遣的、西北軍隊中最為精銳的二萬勝捷軍,調到身邊,作為自己的護衛親兵,一起返回京城。

從此,西路一線群龍無首,除了一個太原未被攻破,將金軍死死拖住之外,其余地方,基本上與東路相同:金軍所向,如入無人之境。

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家元首徽宗皇帝方才意識到,原來這次金國人是在玩真的,他們真的是要滅掉自己的國家!於是,大叫一聲:“想不到金國人竟敢這麽幹!”然後,拉著心愛的寵臣蔡攸的手,昏厥過去。

到這個時刻,他和他的臣僚們都已經看出,徽宗皇帝已經不適合繼續坐在國家元首的座位上了。

此時此刻,他的大兒子、皇太子趙桓則大喊大跳、大哭大叫,甚至昏厥過去,表示不願在這種時候繼位為帝,最後,於重病之中,被他的大臣們硬是扶到了皇位上去。在中國歷史上,如此不情願地繼承皇位的成年人,這可能是頭一例,甚或是唯一一例。

此後發生的一切,就像一部誇張而又荒誕的政治童話,充滿了黑色幽默,整個帝國陷入到了一場完全徹底的混亂與錯誤之中,人們顛三倒四,正確的聲音孤獨而微弱,並且很快就被荒謬壓倒。一切跡象都在顯示,這個國家已經喪失了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哪怕更換了皇帝也依然如此。

而我們這位新皇帝,則以他自己後來的作為,準確地證實了這種猜測:這個國家的確已經沒有理由繼續存在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