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宋徽宗的浪漫生活(第6/17頁)

與此同時,使他享有崇高聲望的另外一個因素,也迅速發生了很有可能是更為重要的作用:

蔡京的藝術天賦極高,素有才子之稱,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表現。他的書法,躋身於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匯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等等,以至於就連狂傲如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麽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

建中靖國元年,即公元1101年,是宋徽宗登極的第二年。這一年年初,與宋徽宗共同聽政的向太後去世,宋徽宗開始真正掌權。實際上,在去年九月間,向太後已經以身體不適為由,將大政歸於趙佶了,只是到此時,他才真正無所顧忌罷了。

這一年年底,他突然把自己親手貶到杭州去的蔡京起用為定州知府,隨即轉為大名府知府。還未到任,便被任命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調回朝廷;又兩個月後,升任尚書左丞,這個職位相當於副宰相或宰相助理之一,已經進入中央決策層了;再過兩個月,蔡京被升任為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大致相當於第二宰相的職權。到此時為止,僅僅用了半年時間,蔡京已經成為帝國決策層的主要人物。由此再過半年,蔡京便正式就任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成為當朝第一宰相。

從公元1100年,即元符三年十月將蔡京奪官後貶黜到杭州居住,到公元1101年即建中靖國元年年底,蔡京還是戴罪之身;從此時到公元1102年即崇寧元年的七月五日,蔡京已經一步三跳地成為帝國的第二宰相。這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戲劇性變化,實在來得太令人目不暇接了。

對於這個變化,史學家們眾說紛紜。實際上,歸結起來,大體上不外於兩大因素:

其一,應該是朝廷政治鬥爭的實力對比、角逐與博弈的結果;

其二,蔡京的藝術才華發揮了很有可能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徽宗當上皇帝之後,激濁揚清,表現出了一位中興天子的氣象。從當時皇帝發布的各種詔書文告上看,他很是誠懇,並沒有玩弄權術、欺世盜名的跡象。

徽宗登極之後,有九個月時間,由向太後垂簾聽政。這位太後和她的婆婆宣仁太後一樣討厭變法派,於是請一位老成持重的保守派人物韓忠彥擔任宰相。很快,這位對國政沒有什麽興趣的太後就宣布歸政,三個月後便駕鶴西去。此時的第二宰相就是那位擁立徽宗即位,斥責章惇居心叵測的曾布。這位曾布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其實他與章惇一樣,都是王安石變法的重要擁護者。但他很討厭章惇,原因是章惇過於強橫霸道,壓得曾布無法出頭;另一方面,他也不喜歡蔡京。當時,他是知樞密院事,主管全國的軍事工作,而蔡京一心盯著的也是執政的位置,這讓曾布很不舒服。我們知道,執政與知樞密院事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而蔡京乖巧,很會討喜,這使曾布分明感覺到了壓力。因此,怎樣才能將章惇和蔡京排擠出京師,曾布當時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如今,需要對付韓忠彥了。曾布在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他勸告皇帝,要繼承父兄神宗皇帝與哲宗皇帝的遺志,發揚光大他們的革新變法事業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民富國強,長治久安,實現朝代的夙願。對於如今年滿二十,血氣方剛,思量著有所作為的皇帝,這樣的勸告應該是有說服力的。而且,經過父兄兩代人變法革新的努力,民間百姓的生活可能更糟了,但這是皇帝不大容易看到的;而官府的經濟收入上,顯然是大大好轉了,這卻是皇帝每天都能知道的。到徽宗即位後,蔡京當宰相時,北宋的國庫即便不是開國以來最富裕的,也肯定相當好過。蔡京就曾經喜悅地告訴皇帝:現在,國庫裏的積盈多達五千萬。盡管這是在付出培養起一大批如狼似虎的貪官汙吏、喪盡人心地盤剝敲詐民間、士大夫階層分裂為朋黨無休止頑強爭鬥的重大代價之後才取得的。但是,正如西諺所說:青年人相信許多假東西,老年人懷疑許多真東西;青年人喜歡相信許多壞東西,老年人喜歡懷疑許多好東西。二十歲的、很想奮發有為的徽宗皇帝當然願意相信倉庫裏堆放著的真金白銀,這些顯然不是假東西和壞東西;他肯定不願意或者也可能是沒有能力深入探究帝國肌體為此所遭遇的重大創傷。或者,他也許根本就不認為自己一心想為國家好,還會造成什麽新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