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黎”菩薩自身難保(第4/4頁)

8月20日吳佩孚繼續發出反對唐內閣的電報。他用“天子有諍臣、父親有諍子”的說法掩蓋自己幹政的嫌疑。他的電報獲得各省直系軍閥的響應。

23日黎元洪用典麗的“四字經”回答他說:

“元洪靦顏復位,恃有良朋,匡我不逮。終鮮兄弟,惟予二人。疆吏屬也,國會賓也,尊親之間,原有分際,待賓雖厚,寧薄家人。……鑄新(湯薌銘)往洛,曾囑致詞:直鄂一家,汝我一體。……負疚之身,日思晚蓋,夢香禱夜,急覓替人,苟利於國,不俟崇朝,巧言飾非,人將共棄。”

黎這通電報,在湖北省長問題上發了些須牢騷,但是其真正目的還是向吳哀求,表示自己隨時可以下台,請吳不要過分予以難甚。

王寵惠於8月19日正式提出書面辭職,同時推薦張紹曾代理內閣總理。

23日黎邀請各政黨人物到公府討論內閣問題。政學系、益友社分子一致主張不必顧及吳佩孚的反對,徑發表張紹曾組閣,或通過唐內閣。然而黎元洪卻反過來勸他們慎重,不要和實力派為敵,以免引火焚身。會議無結果而散。

黎早於8月5日咨請國會同意唐內閣,咨文附帶提及總統補行辭職問題。原來總統的辭職,要由國會同意才能生效,民國6年黎被迫辭職時,國會已先被解散,所以黎的辭職,在法律手續上並不完備。現在黎被提為“代行總統職權”,並非正式總統,國會不能接受非正式總統的咨文來表決內閣人選。國會方面必須迅速制定憲法,產生正式總統,然後才能正式行使閣員的同意權。黎元洪方面則希望國會否決總統辭職案,使馮國璋代理總統和徐世昌繼任總統都成為非法的,他就可以取得合法總統地位,以補足未滿的任期。

國會認為總統辭職與內閣總理的同意案是兩件事,不能並案辦理,即將原案退回。黎於26日補送唐內閣同意的咨文,他認為如果國會接受這項咨文,就是默認了自己的總統地位。這是瞞天過海的手法。可是國會仍將原案退回,理由是此案未征得唐本人同意,自無庸先征國會同意。

唐內閣不能成立,王寵惠失去代理總理的法律地位,因此9月14日全體閣員提出總辭職。

9月19日黎終於屈從吳佩孚的意見解除了名義上的唐

內閣,正式派王寵惠組閣,閣員名單如下:

王寵惠署國務總理

顧維鈞署外交總長

羅文幹署財政總長

張紹曾署陸軍總長

李鼎新署海軍總長

徐謙署司法總長

湯爾和署教育總長

孫丹林署內務總長

高恩洪署交通總長

高淩霨署農商總長

董康署大理院院長

在這張名單中,所有吳佩孚反對的人都榜上無名,吳的嫡系高恩洪仍長交通,孫丹林由次長坐升總長,因此人稱這是“洛派政府”。同時內閣閣員中王寵惠、顧維鈞、羅文幹、湯爾和都是英美派,不屬於國內黨派的無黨無派人士,所以又有好人政府之稱。

這次內閣名單,是黎元洪對實力派的全面低頭。

可是順得姑情失嫂意,黎滿足了洛陽方面,卻使保定方面大為光火,在新閣中屬於保派的,只有一個高淩霨,曹錕當然不滿。而在曹身邊的人,如曹銳、邊守靖、王毓芝、楊度、夏午詒等又從旁挑撥,說吳佩孚已經拿到了內閣,下一步就要拿總統了,曹錕竟然被他的左右說動,以為吳有篡位的野心。於是保定方面遂以吳為唯一敵人,對於其他的新仇舊恨都化敵為友,希冀結成一條反吳的聯合陣線。邊守靖吸收安福、交通兩系的政客以增加保派聲勢。曹錕向張作霖致電,表示棄嫌修好,而直系內部不止是保派,凡不是吳佩孚的嫡系,都對吳的頤指氣使,目空一切起了莫大的反感。

吳和國會方面也沒有搞好關系,益友社、研究系、政學系這時都在北京恢復政治活動,吳對這些政客都沒有好臉嘴,當8月1日國會復會時,吳給他們的電報是:“僅先制憲以固政本,調解集權分權以定國是”。議員們看到這個電報都很生氣,忿忿地說:“大老板對國會訓話了!”

這時,既有總統、國會和軍閥的鬥爭,又有直系軍閥的內部鬥爭,吳在內閣問題上雖取得勝利,但是他的地位卻一天比一天陷於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