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廢督裁兵徒托空言

11年6月12日,黎元洪發表了兩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發表新內閣名單如下——

國務總理顏惠慶署理。

外交總長顏惠慶兼。

內務總長譚延闿。(署)

陸軍總長吳佩孚。(署)

海軍總長李鼎新。

農商總長張國淦。(署)

司法總長王寵惠。(署)

教育總長黃炎培。(署)

財政總長董康。

交通總長高恩洪。(署)

第二道命令是撤銷民國6年“解散國會的命令”。

在內閣人事方面,黎是獨斷獨行的,並未征求曹吳的意見,這是近幾年來北京政府一直未辦到的事。內務總長本來決定由孫洪伊擔任,後來得到消息,這位以前是親黎反段祺瑞的政客,現在是站在廣東方面反對黎元洪復職,所以改派譚延闿。譚可以算是黎的老朋友,並且是與西南方面有關的人物,此時不在湖南,可以借重。至於農商總長張國淦,是黎的老幕僚,又是同鄉。王寵惠是當時知名之士,也和西南有關。董康和高恩洪則是吳佩孚所欣賞的。請吳佩孚做陸軍總長是想借他的威望和影響力去完成裁兵,同時把全國的軍權交付給他,這樣他就不會再眷戀一個巡閱使的地位,如果他率先放棄巡閱使,以他的威望作號召就可達到廢督的目的。

還有參謀總長問題,本來決定齊燮元,這是為了把他調到北京來,以裁撤江蘇督軍做為倡導,可是吳佩孚則竭力推薦李烈鈞,吳的發言力量太大,黎不能不答應,所以參謀總長便給了李烈鈞。

不管怎麽說,這個內閣人事總算實現了黎的願望,而黎的願望與直系的願望不謀而合,就是用政治手段瓦解南方,以收全國統一之效。所以黎和新閣員都有電報迎接伍廷芳北上組閣,同時黎還電邀孫中山、張謇、王士珍,靳雲鵬、熊希齡等到北京來籌商統一問題。

吳佩孚除電請孫中山下野外,還邀請伍廷芳、李烈鈞北上主持大計。直系軍人發出一片敦勸孫下野和歡迎西南人物北上的呼聲。

因此,好像全國統一呼之欲出,北方軍人過去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現在想通過恢復法統、迎黎復職一套手法來實現。

6月13日吳佩孚親赴北京慶賀總統復職,但他並未就任陸軍總長,他向黎元洪祝賀後,就回保定去了。

6月15日浙江督軍盧永祥倡導自行廢督,改稱軍務善後督辦。他雖不承認黎是合法總統,卻也承認他是事實總統,打來電報稱為“暫行大總統職權”。黎就職電中也不以合法總統自居。

黎復職初期頗得中外好感,外交團對黎呼籲廢督裁兵一事極為贊同,且對直系不以總統自為,而以維護法統迎黎復職,極為欣賞。

西南各省早已拋棄了護法的旗幟,主張組織聯省自治政府,對於“法統”問題並不感到興趣,不過也不反對黎復任總統。

吳佩孚早在倡議迎黎元洪復職時,就曾向湖南督軍趙恒惕獻策,吳、趙私交甚睦,因此不拘行跡。吳曾於5月31日電趙,替趙出了三個主意:(一)與廣東陳炯明、四川劉湘一致,贊成恢復法統;(二)仍然保持自治,對南北采取中立態度;(三)既不贊成,也不反對。趙恒惕是西南各省推行自治的領導人物,吳希望趙能首先取消“自治”,同時利用他的影響力疏通西南聯治派采取一致行動,趙對這個問題沒有答復給吳。

不過,黎復職前後,貴州的袁祖銘(6月3日),四川的劉湘(6月8日),雲南的唐繼堯(6月28日)和川軍將領劉成勛(第三軍),但懋辛(第一軍),楊森(第二軍)及旅長以上軍官(6月9日)都有電報贊成恢復法統,對黎表示擁護。

廣東的陳炯明雖然沒有直接表示,但在他6月19日給伍廷芳的電報中曾露骨地說:

“國會恢復,偽府取消,護法目的已達。黃陂復職,法律之爭應候法律解釋。非常國會擅舉總統,惡例一開,亂及百世。炯明力爭無效,以此獲罪。現維仗公之力,切勸孫公敝屣尊榮,示天下以無私。”

廣東省議會及各團體也於6月20日通電贊成統一,電報中竟稱黎為總統而稱孫中山為先生。這些都顯示陳炯明的叛變事件在醞釀中。

黎元洪上台後首先撤銷了對孫中山的通緝令以緩和南北之間的局勢,並於6月15日下令全國各地一律停戰。這時各地都有戰爭,孫的北伐軍已經改道江西北伐,榆關又發生了直奉戰爭。黎認為南北停戰是實現統一的首要步驟,因此派歐陽斌前往江西說服雙方停止戰鬥,並且加委孫所同意的謝遠涵為江西省長。其實孫早已任命謝為江西省長。黎這一行動順得姑情失嫂意,由直系派出的援贛軍總司令蔡成勛,看到黎這道人事命令,立刻加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