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歐戰給日本造機會(第3/3頁)

依照這項聲明,袁政府承認濰縣車站以東地區劃作日德兩國的交戰區,以西地區為中立區。9月21日袁政府又宣布膠濟路線歸中國保管。

德國駐華代辦對於袁政府劃定交戰區域的聲明,提出了嚴重抗議。第一次抗議是9月3日,即袁政府聲明的當天;第二次抗議是9月4日;第三次抗議是9月24日。德方認為日英聯軍在萊州地區所采軍事行動是徹底地破壞中國中立行動,中國引用日俄戰爭時劃定戰區的辦法是不符國際性的,因為中國這項宣布是在日英聯軍已在山東半島登陸之後,所以結果只是方便於日英聯軍,因此保留兩項權利:(一)德國保留在適當時機可以要求的權利;(二)損害之賠償。袁政府對德國代辦的抗議,也有駁斥的理由,便是德軍在青島已經構築工事,要把青島當作軍事根據地,所以引致日英的進攻;中國劃定戰區的宣布是非常適合情勢的辦法。

9月6日,日軍馬隊500人開至萊州,在城西紮營,3日後日軍乃正式接收管理萊州,居民欲逃不能,四鄉人民則逃散一空。接著日軍又占領了平度縣,軍隊們濫向縣知事苛索,要1000頭牛,2000只雞,1000頭豬,米面草料50余萬斤,大車1500輛。縣知事因不勝其擾,乃逃之夭夭,卻又被日軍捉到,像對待犯人一樣加以監禁。同時日軍進占即墨和膠縣,自行發行軍用票,占據縣衙門和電報局,強占民房,反令房主人露天睡眠,令婦女在房中陪日兵。天雨則在堂屋中生火烤濕衣,把門窗桌椅拆下來引火。總之日軍已把中國城鎮當作了占領區,郵電員公然檢查郵件,男丁被勒令挑水拾柴。日軍司令部竟公然在平度縣的鄉村張貼布告說:“如該村有一人犯妨礙日軍之罪,則該村人民全體問斬。”很多無辜鄉民被認為有妨礙日軍的嫌疑被殺。

9月25日,日軍占領濰縣,引起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日軍這個行動超越了袁政府宣布而日政府同意的交戰區域。袁政府外交部於26日由次長曹汝霖提出口頭抗議,同時進一步提出正式照會。這個照會非常可笑而幼稚,內容說:“膠澳在東,濰縣在西,非行軍必須之路,前經聲明,濰縣不在戰區之內,已經貴政府同意,該地軍民亦經屢次曉諭,令勿驚疑,今貴國軍隊突有此舉,使我政府失信於軍民,不知是何用意?”

29日,日駐華公使日置益訪外交部孫總長,答復中國抗議,大意謂奉本國訓令,膠濟路為德人所經營,戰爭前後一直為德軍輸運軍糧,今濰東一帶雖由日方占領,但濰西一帶則仍由德人暗中使用,殊於日軍行軍不便,以是占領之,但決不侵害中國之中立雲雲。這個答復,把前此承諾有關戰爭區域的問題避而不談。對於日軍占領膠濟鐵路的理由則是:(一)該鐵路是德人所經營(其實按照膠濟鐵路條約,華股居多)。(二)德軍利用此路。日方這個答復,簡直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把膠濟混為一談,則表示日軍還要進駐濟南。果然,10月6日夜11時,日兵三十人,軍官三人乘車進抵濟南,立即占據火車站。中國外交部再提抗議,日方仍堅持其不成理由之理由,並以普通書信作為答復,交付中國外交部。其大要是:(一)山東鐵路系根據膠州灣租借條約,純系在德國政府監督權之下公產性質之德國會社,其實體上與租借地為一體的延長。(二)鐵路本身為運用上絕對不可劃分之物,決不能以德國經營之鐵路以其在中立地帶濰縣以西之故得改變其性質。日本開戰之目的,不僅攻擊膠州灣,並擬進而根絕德國在東方經營之根據地。(三)交戰區域之劃定和山東鐵路問題是各別的,不能混而為一。總而言之,日軍的目的,至少是借此要吞並山東半島。

德軍的根據地是青島,日軍發動攻擊後,揚言六個小時之內可以攻下青島。青島的德國守軍只有6000人,德皇威廉電令他們死守青島,戰至最後一人。德國的膠州總督華德克也公開宣稱日軍如果來攻青島,將會遭到堅強的抵抗,至少要花4萬人的代價,才能攻占青島。

自從清帝退位後,大批清皇族、王公、大臣和遺老,都遷到青島做寓公,現在只好灑淚告別青島,遺老如周馥、呂海寰、勞乃宣等也離開青島,只有宗社黨首領恭親王溥偉仍留下來。

日軍於11月7日攻下青島,德軍有2300余人被俘,事前德國守軍接有德皇的令電,叫他們不必死守。11月14日,膠州總督華德克被解往日本東京本願寺監禁,這一天恰恰是德國占領青島的17周年。

日軍攻下青島後,袁政府乃請日軍自山東半島撤退到膠州灣租借地,可是日本政府則不加理會。袁又分別照會英日兩國政府,宣告撤銷前所劃定的交戰區域,請撤退前此占領山東半島的各地軍隊。日本政府不但仍然不理,且在山東已占領的各縣設立民政署,架設軍用電線,驅逐青島海關人員,完全把山東當作戰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