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遠征(第2/3頁)

盡管有這些不快,但大家還是充滿了信心。第一次戰役結束了,十字軍取得了勝利。收復耶路撒冷仿佛指日可待。布洛瓦的斯蒂芬寫給妻子的信中洋溢著樂觀之情:“我們5周之內就能抵達耶路撒冷了,除非他們能在安條克擋住我們。”

從尼西亞到耶路撒冷的主路有兩條,一條沿著海岸線,另一條則直插烈日炙烤的內陸。阿歷克塞建議他們選擇靠海的那條,這樣海軍可以很容易為他們提供補給,但內陸的那條更近。尼西亞陷落一周後,十字軍出發了。他們沒有采納皇帝的建議,畢竟這段征程已經夠長了,最後的決定是把軍隊分成兩部分。

究竟應當由誰來率領十字軍?候選人逐漸縮減至兩位:博希蒙德和圖盧茲的雷蒙德。博希蒙德與拜占庭的向導關系很好,他擔心後勤補給出問題,因此提議分頭行動。雷蒙德對博希蒙德貪圖榮譽的行為早已不滿,此時樂得順水推舟。

兩支隊伍裝作不經意地錯開了一天的行程,想要劃清界限。而幸運女神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軍這邊。失去了首都的基利傑·阿爾斯蘭吸取了教訓,這段時間一直在重整軍隊、簽訂協約,以便專心應對這次危機。他推測了十字軍可能采用的路線,並精心策劃了一次埋伏,襲擊了博希蒙德。他認為所有的十字軍都已經落入了他的陷阱。

博希蒙德的迅速反應阻止了一場徹底的災難。他讓騎士下馬,圍成一個大圈,保護那些非戰鬥人員,並派信使前去尋找雷蒙德的隊伍。他們只知道雷蒙德大概的方位,不過只花了5個小時就找到了對方。與此同時,土耳其人沒有取得什麽戰果。盡管他們的數量遠超十字軍,但重裝騎士的防線很難突破。阿爾斯蘭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輕裝的弓箭手,移動迅速。除了少數人冒失突進了一次之外,博希蒙德的軍隊成功抵制了出擊的誘惑,從而保持了陣形,避免了自己的毀滅。

雷蒙德軍的到來讓阿爾斯蘭大吃一驚。形勢完全逆轉,土耳其人成了被包圍的一方,被十字軍裏外夾擊。在接下來的混戰中,大部分土耳其人都被殲滅,剩下的一些則拋下輜重和財產逃走了。

這次勝利是雷蒙德和博希蒙德共同的功勞,它摧垮了塞爾柱土耳其人的戰意。阿爾斯蘭認為十字軍太強大了,無法阻擋,於是帶走了沿途鄉間的所有供給,並躲得遠遠的。在休息幾天之後,十字軍再次出發,他們計劃穿過托羅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附近的荒涼地帶向東南前進。

接下來4個月裏,在荒無人煙的環境中行軍的東征者逐漸意識到,盛夏時分穿越熾熱的安納托利亞高原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土耳其人帶走了幾乎所有食物,路上的水源也少得可憐。更糟的是,盡管酷熱難當,但十字軍不得不身穿盔甲,以免遭到埋伏。在馱畜開始死亡後,隨軍的羊、豬甚至狗都被暫時征用。許多騎士不得不走路前進,讓馬去背負物資。一些受傷的士兵也只能留下休養。65

唯一保持士氣,讓十字軍堅信自己受到了上帝保佑的事情,就是他們不斷的勝利。抵達托羅斯山脈關口時,一批不屬於基利傑·阿爾斯蘭的土耳其人想要阻止十字軍。博希蒙德幾乎單槍匹馬就搞定了對手,他直接沖向對方的埃米爾,並在決鬥中輕松獲勝,令土耳其人為之膽寒。他們四散逃竄,之後再沒有試圖阻擋過東征。

這次決鬥最大的獲益者是博希蒙德,他在戰爭中的聲望開始超越雷蒙德。與土耳其人交鋒的耀眼表現在當晚被添油加醋傳遍了整個十字軍,而偶然出現的彗星又被許多人解讀為博希蒙德崛起的征兆。博希蒙德覺得這是一個趁熱打鐵的好時機,就派外甥坦克雷德和一些小貴族離開大部隊,去解放附近的幾座城市。隨後,他又把這些城市逐次交還給阿歷克塞,以展現他的誠意,並暗示皇帝他還是有資格擔任大統領的。

戈弗雷的弟弟鮑德溫受此啟發,也離開了大部隊。表面上,他是去尋求附近的亞美尼亞基督徒的幫助。不過在獲取補給的同時,他也利用當地的政治環境,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在大亞美尼亞(Greater Armenia,位於現今的土耳其東部)的首都埃德薩,鮑德溫和他的部下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這裏的統治者是一個名為托羅斯(Toros)的老人,他是周邊土耳其人的封臣,卻無比期盼自由。由於他沒有子嗣,所以願意收鮑德溫為養子,只要鮑德溫願意用西方的騎士為他撐腰。鮑德溫迫不及待地同意了。幾周後,在一次宮廷政變中,托羅斯被推翻,鮑德溫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並將之命名為埃德薩伯國。這是基督徒在中東建立的四大國家之一,它們被統稱為十字軍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