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蘭(第4/4頁)

這次突襲來得出其不意,海爾基和芬堡基完全沒有任何準備,房子裏的人都給逮住了,被捆了起來,然後給拖到弗雷蒂絲跟前,弗雷蒂絲命人把他們全殺了。只有5名婦女沒被殺掉,因為無論弗雷蒂絲怎麽要求,那些男人都不願意殺害她們。弗雷蒂絲為此狠狠地奚落了自己的丈夫一番,說他太過軟弱,但她的丈夫仍然拒絕殺害這些婦女,最後弗雷蒂絲自己抓起斧頭,把她們都殺死了。

心腹大患已除,蠻橫的弗雷蒂絲可能對此覺得很滿意,但這件事卻預示殖民地注定敗落。這裏人手太少,根本沒法再度過下一個冬天,更別說是長期定居了。弗雷蒂絲威脅手下不許把這裏發生的事講出去,否則會招致殺身之禍,然後她和丈夫一起回到了格陵蘭,此後維京人再也沒有嘗試過在新大陸建立定居點。

有證據顯示,維京人會定期地回到美洲去采集原材料。冰島的一部編年史記載了1121年“探訪文蘭”的航行,這部編年史中還提到了200多年後去馬克蘭砍伐木材的航行。125然而,維京人也沒能在格陵蘭島長期居住下去。這塊島嶼地形崎嶇,植被稀疏,靠畜牧業生存的歐洲人沒法在這裏生活。格陵蘭島上沒有廣袤的牧場,也沒有足夠的木材、鐵礦和耕地。

文蘭本來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因為格陵蘭島與巴芬島之間只隔著戴維斯海峽(Davis Strait),海峽最狹窄的地方僅有200英裏寬。巴芬島西邊就是廣袤的北美大陸,那裏植被茂密,森林資源比冰島、歐洲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森林資源的總和還要豐富。但維京人力量不夠,沒法征服奮勇反抗的原住民,沒能在那裏建立殖民地。126這樣一來,格陵蘭島的殖民地又得依靠那條脆弱的生命線運轉了,即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進行遠距離貿易。只要維京海盜王還統治著那廣袤的北歐帝國,這種遠距離貿易就至少還有進行下去的可能,但到了11世紀,這條貿易航線發生了變化。

格陵蘭島日趨與外部世界隔離,同時那裏的氣候也開始惡化。從14世紀中葉開始,全球氣溫變低,冰川侵襲,島上的可耕地面積進一步減少,因紐特人也從今天加拿大的北部地區向南撤離了。

在最後的那幾年裏,格陵蘭殖民地的情況變得很糟糕。從西部定居點挖掘出來的一堆人骨上,我們看到了維京文明日漸湮滅的過程。那些能活到18歲的人,有一半在30歲之前就死了,男女平均身高還不到1.5米。饑荒開始蔓延,冰島人寫的《拓地記》中提到,那些老弱病殘之人都“被殺,然後扔下了懸崖”。隨著氣候變冷,東西兩個定居點之間的往來也日漸減少。好幾年間兩地都沒有通過任何音訊,東部定居點一個叫作伊瓦爾·巴達爾森(Ivar Bardarson)的人曾試圖與杳無音信的西部定居點取得聯系,但後來他在日記中寫道,他發現西部定居點已經“沒有人煙,沒有基督徒,也沒有異教徒,只有很多在野外亂跑的綿羊”。

幸存下來的東部定居點也沒有掙紮多長時間,因為黑死病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1379年,“斯克瑞林人(或因紐特人)襲擊了這裏,殺害了18個人,擄走了兩個男孩做奴隸”。從冰島編年史中,我們可以找到唯一的有關活人的記錄:“1410年,西格麗德·比約恩斯多蒂爾(Sigrid Bjornsdatter)嫁給了索爾斯坦·奧拉夫森(Thorstein Olafson)。”自那以後,冰島再也沒人向西航行,格陵蘭島從此再也沒有任何音信。127

一直以來格陵蘭島上的殖民地都是靠貿易維系著的,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它的這條生命線卻是被其他的維京人切斷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人發現,遙遠的格陵蘭島上那些奢侈品,包括象牙、毛皮和海豹皮,在距離他們更近的俄羅斯也有,他們沒有必要再冒著生命危險,經過長途顛簸穿越波濤洶湧的海洋了。但凡是那些富有的海盜王想要的異域商品,在東方都能找得到。